這不是美國第一次想買下格陵蘭島了。1867年,美國時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曾第一次動了這個念頭,想買下格陵蘭與冰島,但當時國務院並不支持,那畢竟是1867年。一年之後,安德魯·約翰遜被捲入了遭國會彈劾的風波,買格陵蘭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第二次是二戰後的1946年,杜魯門總統向丹麥出價一億美元,最後也沒成。這纔有了第三次,由特朗普來提出購買意向。

於我們而言,領土神聖,把別國領土放上交易窗口本身,就是一種侮辱。就好像有人明目張膽覬覦你身體的某一部分,並問你,賣不賣?

但在美國眼裏,領土擴張可以就是一樁單純的生意,就像在美國近代史上,曾經和他國所進行過的領土交易一樣“互利互惠”。

在美國的拉什莫爾總統山上,左數第二位總統,叫托馬斯·傑斐遜,他的一項重要歷史成就,便是在1800年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後,跟法國做交易,買下了路易斯安那這塊領土。

“路易斯安那”,這是個帶着法國血統的名字,來源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曾經的法屬路易斯安那,在北美的面積很大,幾乎佔據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大塊。這一大塊地的歸屬經歷很曲折,最初是法國的,在“7年戰爭”之後,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這部分被西班牙佔領去了,以東則給了英國。

1800年時的美國,還只是個面積僅僅有兩百來萬平方公里的北美屌絲,只是趁着舊大陸上歐洲老牌強國忙着互相掐架,出口點菸草、皮毛啥的土特產,悶聲發小財。其中,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運輸命脈,此時還沒有鐵路,運奴隸、運貨物,都要通過這條水路。於是美國便跟西班牙籤署了協議,要租用新奧爾良這個密西西比河上的重要港口。

剛和西班牙把協議簽了,紙上的墨跡都還沒幹,又傳來消息說,這地方又不屬於西班牙了,它又被西班牙劃給法國了。不管西班牙跟法國之間有什麼彎彎繞繞,面對此時的既定結果,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也沒辦法,派特使抱着從國會申請來的200萬美元,又去找到法國,希望買下新奧爾良。

第一次找到法國,法國是不同意的,此時的執政領袖拿破崙甚至想把密西西比河以東的那塊地也拿回來,好好建立自己北美殖民地。然而這時候法軍鎮壓海地殖民地失敗的消息傳來了:在海地兩年苦戰,留下了4萬具屍體,還失敗了。這一消息讓拿破崙迅速調整了策略,既然我們連一塊小小的海地都搞不定,那要守住北美的殖民地似乎更難,因爲英國海軍的實力遠強於法國,遠在美洲的殖民地,是難以跟英國進行爭奪的。

就在美國派詹姆斯·門羅第二次前來交涉購買新奧爾良港的時候,拿破崙推門而入,倒是把門羅等人嚇了一跳,還以爲自己的購買意向把別人激怒了,誰知拿破崙開口就來了一句:整個路易斯安那都可以賣,你們開個價吧。

門羅等人兜裏揣了200萬,奉命來買一個城市,誰知對方要賣一塊麪積跟當時美國差不多大的土地出來,有些懵。寫封電報彙報回華盛頓再回來,那黃花菜都涼了,幾分錢買一畝地的生意怎麼想都不虧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拍桌子,門羅便跟拿破崙達成了交易,1500萬美金,買下了路易斯安那。這筆錢換算在現在的話相當於4000多億美金,跟美國打伊拉克花8000多億美金卻一寸地沒撈回來相比,真不算貴。

這筆交易讓雙方都得到了實惠,美國國土擴大一倍,法國賣出了早晚都會不保的地,拿到了一大筆錢,更重要的是還遏制了英國,如拿破崙自己說的:“路易斯安那決定了未來美國的實力,我送給英國一個海上勁敵,總有一天會讓驕傲的英國人低頭!”

《美國史話》的作者卡羅爾·卡爾金斯曾在書中說:“如果說美國人有一種共同品質的話,那就是,他們總是盯着前方,遙望目力所及的遠方,心想着在視野那一邊有什麼情景,而且邁開腳步走向那未知的前程,”而且“那種視力地平線不斷向前推”。

時間來到1816年,時任美國總統的詹姆斯·麥迪遜在連任兩屆後,宣佈讓賢。他所在的共和黨提名了另一位總統候選人,他正是當初在法國“擅作主張”買回路易斯安那的詹姆斯·門羅。在當上總統之前,他已經當了5年的國務卿了。

低價購買路易斯安那的成功讓美國向西的視線一片坦途,西一點,再西一點,這樣的拓張欲蔓延到了佛羅里達。那裏的氣候宜人,是發展種植園經濟的理想土地。

其實美國在購買路易斯安那的時候也向西班牙人提出一併購買佛羅里達,但西班牙人不是法國人,他們不需要戰爭經費,他們更看重土地,因此,西班牙人拒絕了美國的要求。而就在美國考慮是否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時候,西班牙本土就被拿破崙佔領了,趁着西班牙顧此失彼的檔口,大批美國人混不吝的遷入了佛羅里達。

隨着佛羅里達這塊土地上效忠美國的居民越來越多,甚至已經佔到了當地總人口的90%,西班牙對佛羅里達的實際統治權在搖搖欲墜。但這一切都讓西班牙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爲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此時也在鬧叛亂,紛紛宣佈獨立,阿根廷有聖馬丁,智利有奧希金斯,還有西蒙·玻利瓦爾在北部創建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南美局勢都難以料理,更別說向佛羅里達增兵。

到了1814年,美國把軍隊也調了過來,這終於讓西班牙意識到,自己失去了這片土地。在1819年2月22日,美西簽訂了《亞當斯奧尼斯條約》條約,以500萬美元的總價買得了15萬多平方公里的佛羅里達。

在詹姆斯·門羅眼見的不到20年內,美國通過巧取豪奪,領土面積猛然擴大了1倍多。然而,這還遠沒有結束。得到路易斯安那與佛羅里達讓美國嚐到了領土擴張的甜頭,得克薩斯廉價的棉花地、俄勒岡富饒的農場、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一望無垠的牧場,都像一塊磁鐵般誘惑着美國人。西一點,再西一點,只恨遼闊的太平洋不是陸地。

現在,北美大陸上美國最靠西的領土是阿拉斯加,這也是美國買來的。

1726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派海軍上校維圖斯·白令去俄羅斯最遠東的地方探險,越過一條海峽,到了現在的阿拉斯加。這是一塊常年冰封雪蓋的地方,有15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生活着 3 萬以打獵爲生的印第安人。俄國先是派人去做皮毛生意,做着做着就派軍隊過去打了兩仗,自然俄軍獲勝,阿拉斯加成了俄國的地方。

這塊土地在沙俄手上攥了一百多年,到了亞歷山大一世的繼任者,亞歷山大二世在任時,被認爲是一塊經營不如轉賣的土地。因爲冰天雪地的沒人願意去,地區的GDP增長多少年來也沒眼看。而1853年至1856年,剛好是俄國陷入克里米亞戰爭的時間點,俄國起初需要對付英法兩國,後來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又先後加入了英法陣營,雙拳難敵四手,俄國敗下陣來。

克里米亞戰爭的潰敗,讓俄國國庫虧空;另一方面,阿拉斯加這塊地還受到了英法領地的重重包圍。此時“最好的”辦法,那就是爲阿拉斯加尋找一位好買家了,美國首當其衝,英國此時是俄美兩國共同的敵人。

由於擔心美國對購買阿拉斯加不感興趣,俄國還花了10萬美元收買美國一些新聞記者和政客,試圖通過他們來遊說美國政府。最終在1867年,美國國務卿威廉·亨利·西沃德拍板,買了!第一天晚上達成協議,第二天天還沒亮,西沃德就急不可耐的簽了字,讓這樁交易塵埃落定,沙俄也拿着720萬美元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最初美國國內對這樁買賣並不滿意,阿拉斯加那片凍土值不了720萬美元,並揶揄這是“西沃德的蠢事”或“西沃德的冰箱”。然而西沃德說的,“我把它買下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因爲買到這塊地,而得到好處”這句話在現在被證實是正確的,他做成了一筆美國曆史上最划算的買賣。用每平方公里4.74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如今佔美國六分之一的土地。

要按照這個價格,格陵蘭大約只值1.95億美元。然而在當今,就算格陵蘭只值1美元,也與特朗普沒什麼關係——別人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