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博物館,館藏資源豐富,除了古屍之外,還有關於絲路文化、民族融合、佛教文化等文物,都極具開發價值,爲什麼不能將目光投放到這些文物上,反而恰恰選擇極易引起爭議的古屍?

近期,一則吐魯番博物館舉辦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網絡上引起不小的爭議。按理說,夜逛博物館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可爲啥吐魯番博物館的這次活動博得網友如此高度的關注呢?

原因在於,吐魯番博物館的這個活動有着不一樣的“特色”——

和古屍共宿一室!



你沒看錯,就是睡在展示當地出土的古代乾屍的展廳。活動負責人介紹說,和千年古屍萬年化石同處一室一起休息,可以感受古代文物帶給我們的刺激。

這哪裏是一般的刺激,這是真刺激啊!



1

說起博物館奇妙夜,我的腦海裏浮現的是,2006年6月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的奇妙喜劇片——《博物館奇妙夜》(Night at the Museum)。這部電影橫空出世,引爆了那個夏季。隨着電影的熱映——夜逛博物館,一躍成爲孩子們最嚮往的出遊方式。據說,那段時間美國各大博物館門庭若市,一票難求。



電影不僅帶火了美國自然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雖然當時它的名氣已經很大了;同時也帶火了一種全新的博物館參觀方式——夜逛博物館。電影公映之前,這樣的參觀方式是很多國內觀衆想都不敢想的事。

這扇奇妙的窗戶打開之後,人們就開始充滿期待,即使知道晚上的博物館和白天一樣,電影裏那些神奇的場景根本不會發生;可是夜逛博物館,該死的就是有這麼大的吸引力,讓人念念不忘。

其實大家殊不知早在電影公映前的2005年,溫州市博物館就曾經將博物館的參觀時間延長到晚上十點,根據當時的資料報道,參觀人數激增十倍。2006年,北京自然博物館借鑑法國博物館之夜,率先推出了“博物館奇妙夜”,成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觀衆不僅可以打着手電筒在博物館欣賞動物標本,還可以支起帳篷在展廳美美的睡上一宿,極大地滿足了觀衆的獵奇心理。

這種新奇的參觀遊覽方式,轟動了京城的博物館飯圈。每次活動信息一上線,立馬被搶購一空。隨後,國家動物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自然類博物館也開展了相應的活動,並一直是各館的王牌社教活動,深受觀衆的喜愛。最多的時候,國家動物博物館一年要舉辦近百場“奇妙夜”活動,也就是說一年有四分之一的時間,觀衆有機會可以夜宿博物館。

相比自然類博物館的夜間開放,歷史文化類博物館邁出這一步則要晚一些。2009年2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金沙太陽節·浪漫狂歡夜——夜遊金沙主題活動周”,開放時間從早8點延續至晚9點半。雖然起步晚,但是將博物館夜間開放常態化,文史類博物館快人一步。

2011年,四川博物院成爲全國首家國內首家將夜間開放制度化的博物館, 2017年四川省文化廳就率先在全國頒佈了關於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的通知,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金沙博物館等博物館,不約而同的延長所有開放日參觀時間。四川人敢爲天下先的精神,真是令人佩服。

2019年被很多媒體稱爲“博物館之夜”元年

,國內多家大型博物館開展夜場活動。年初,“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的信息悄悄上線。這是故宮博物館開放94年第一次夜間對觀衆開放。

抱着“試試水”態度的故宮,本想悄咪咪的開放一下算了,沒成想觀衆的熱情高漲到爆表,整個預約系統瞬間癱瘓。分分鐘“故宮上元夜”就被送上熱搜榜,關於搶票的段子層出不窮,足可見沒搶到票的觀衆是有多大的“怨念”。



紫禁城·上元之夜 圖:故宮博物院官網

除了故宮之外,今年暑假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加入“博物館奇妙夜”的大軍。作爲我國博物館行業的標杆之一的國家博物館,就嘗試了在晚間開放博物館,社會反響還挺好。

在社會需求和一些博物館的示範作用的引領下,安徽博物院等地方博物館紛紛跟進。夜逛博物館從以前的遙不可及,到如今的“唾手可得”,觀衆們直呼幸福來得太突然。

2

無論是作爲社教活動的“博物館奇妙夜”,還是延長博物館參觀時間,讓觀衆晚間走入博物館,社會上都給予了肯定、正面、積極的評價,讚賞的聲音不絕於耳。除此之外,還有網友呼籲當地的博物館,也能加開夜場,在家門口親身體驗夜逛博物館帶來的刺激。

這樣的認可,給“有司”,也給博物館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他們在探索的道路上,走的更踏實。

夜逛博物館開啓的不僅僅是博物館參觀新模式,更是博物館發展的新模式。朝九晚五的開放時間,讓很多工薪階級的觀衆無法選擇工作日進館參觀,而週末如洪水般參觀人羣,又讓大家對博物館望而卻步。

如此一來,一週開放六天的博物館,其實有四天都在低位運營狀態,而一到週末或節假日就是井噴狀態。資源的利用總是無法達到最大化。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夜生活”帶來的“夜間市場”越來越大,越來越有影響力。雖然娛樂休閒唱主角,但文化不應該缺席,也不能缺席。博物館作爲傳播文化藝術重要窗口,要積極融入其中。

2019年金沙遺址博物館太陽節 圖:金沙遺址博物館官網

夜逛博物館,或者是“博物館奇妙夜”,在國內畢竟還是一個新鮮的事物,發展時間短,開放場次少,可借鑑的成熟經驗也不足。可以這麼說,每個大膽嘗試的發放晚場的博物館,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承受了衆多的壓力。

或許在普通觀衆看來,夜場無非是延長開發時間而已,但是對博物館來說,要考慮的問題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既要考慮博物館夜間開放的安全問題,博物館運營的成本問題;又要考慮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調度安排,博物館設備長時間使用的老化問題;還要考慮博物館夜間開放的活動安排,既能突出博物館特色,又有足夠的吸引……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籮筐需要考慮和解決的難題。

問題多,阻力大,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不邁開第一步,這些問題也就永遠處於無休止的論證上。2019年中國步入“博物館奇妙夜”元年,真得感謝那些敢於喫螃蟹的博物館,是他們將夜幕撕開了一道口子,讓光芒照進了夜間的博物館,成功的讓觀衆的期待成爲現實。

但是,剛剛進入“博物館奇妙夜”元年的中國博物館,還遠遠沒到慶祝的時候,各方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次吐魯番博物館舉辦的奇妙夜活動,之所以在網上引起這樣的爭議,就從側面反映出,在開展夜逛博物館活動時,博物館任重道遠。

3

吐魯番,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自古以來一直是商賈雲集,文化薈萃之地,加上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讓這裏保留了極其豐富的古代歷史遺蹟和遺物。這也成爲了吐魯番一張靚麗的名片,兼職能和當地的葡萄相媲美。

吐魯番博物館,作爲一家市級博物館,能在新疆自治區率先推出博物館奇妙夜的活動,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值得鼓勵和讚賞。該館推出的奇妙夜活動,圍繞博物館的特色展開,不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對觀衆還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單從博物館社教活動層面去分析,這樣的活動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該館活動添加的夜宿環節,硬生生地把他們推上了熱搜榜。“和千年古屍共宿”的字眼,順利地博得了大家的關注,也成功地引發了網友的爭論。

媒體在報道時,也多將目光聚焦於此,這一下子可熱鬧了。本來一場擴大博物館影響,滿足觀衆夜逛博物館需求的社教活動一下子變味了,質疑聲、批評聲不絕於耳,當然也不乏認爲活動有趣獵奇的觀點。



客觀分析,吐魯番博物館舉辦的這幾場活動,其本身就孕育着爭議。我們提倡博物館儘可能在活動中突出本館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夜遊活動,吸引更多的觀衆的關注和參與。但是,博物館在設計活動之初,還應該有更多的考慮。

古屍作爲文物,它在博物館展櫃裏,傳遞出來的是當時歷史文化藝術以及民俗學等各方面的信息。雖然它的存在已經不是單單一具屍體那麼簡單,觀衆也不能以對待普通屍體的眼光去看待它。但是,博物館方面還是要考慮社會現實,考慮到觀衆們的根深蒂固的一些觀念。



入土爲安,死者爲大的思想,伴隨着中華民族的發展,一直深深地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前些年南方一些博物館展示古代“裸體”溼屍的爭議,還猶在耳畔,至今沒有一個令各方滿意的答覆。

今天,你將帳篷搭建在“古屍”展廳,是不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沒有考慮過倫理道德、各民族發展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觀念以及觀衆能否接受等社會現實問題呢?

吐魯番博物館,館藏資源豐富,除了古屍之外,還有關於絲路文化、民族融合、佛教文化等文物,都極具開發價值,爲什麼不能將目光投放到這些文物上,反而恰恰選擇極易引起爭議的古屍?



博物館奇妙夜,目前還處於萌芽階段,有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需要走得路還有很長。對待這樣一棵幼苗,無論是博物館從業人員,還是廣大網友都要悉心呵護。我們都期待着它有一天可以長成參天大樹,每一個人都能在博物館感受到夜遊的快樂,這或許不是夢想,不久的將來,就可能會實現。

萌芽中的幼苗,如果你給它足夠的陽光和雨露,它就會茁壯生長;反之,就會逐漸枯萎。

最後,小編想發出靈魂一問:你想和古屍共宿一室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