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水,泡茶。幾分鐘過後,揭蓋,紫砂壺裏冒出縷縷熱氣,時光便在寧靜的晨光裏氤氳出它的芬芳。打開房門,走進陽臺,一邊欣賞田野裏的美景,一邊細細品味杯中的芳茗。

山光,水色,雞鳴,鳥語,花香,碧綠的菜畦,墨綠的稻田,都在曼妙的晨光裏浮動,與杯中的茶水,胸中的心情,融爲一體。壺中乾坤大,杯裏日月長,分不出哪是身外世界,哪是心內世界。樹影、房舍、奔跑的小狗、勞作的農人,五月朝陽的柔光,給靜謐的田野帶來鮮活的生命的力。

喜歡這種寧靜而悠閒的生活,喜歡這種心中無事的自在感覺,不需要早早起牀與時間賽跑,不需要拼命工作掙取糧食。日日都是好日,時時都是好時,說的真好!

人生是一場修行,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悟。

每日裏參禪論道,清心寡慾,簡樸生活,樂在其中。洗漱之後,出去喫一碗湯粉,或者幾個饅頭一碗稀飯,然後悠閒的在花園和樟樹、桂樹林裏散步一圈,便回家喝茶、寫毛筆字。品一口香茗,臨寫幾字,心是寂靜的,字也是寂靜的,沒有半點菸火的味道。

禪味、茶味皆入字中,筆筆皆佛。我喜歡在寫字和走路時念佛,休閒修行兩不誤。每一字都是阿彌陀佛,每一步都是阿彌陀佛,用佛攝住心念,只覺神清氣爽,超然物外,整個身心都充滿了正能量。

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鬱郁黃花莫非般若。

山水田園,雜草花叢,亂石沙土,雲飛蝶舞,在我眼裏無不清靜。佛說:萬法唯心造。外面的世界就是心中的世界,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處。沒有參悟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第一泡水,茶香濃郁,味澀。我常常把把茶壺蓋拿下來,留出些許縫隙,茶就不那麼澀了。讓茶葉出來透口氣,芳香加倍。讓心情出來透口氣呢?一樣的道理。一個人不要總是悶着,應該常常把小我的心拿出來,融入無邊的宇宙,就會得到一顆佛心。

第二泡水,茶香氤氳,味甘。那甘,是品味苦澀後覺察的甘甜,人生經歷諸多痛苦,後來慢慢發現:活着,就是痛並快樂着;生活,就是苦中有甜。不喫苦,就不會感覺到不苦就是甜。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生活的諸多遺憾,就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第三泡水,茶香淡了,茶味也淡了。心淡了,一切都會淡,心淨了,一切都會淨。其實,靜靜地喝白開水,也會品味到水中淡淡的甜味。就是喫白米飯,黑饅頭,並無魚肉下飯,細細咀嚼,也有甜味。

只要把攀比的心靜下來,就會感覺平淡的生活纔是我們真正要過的日子,粗茶淡飯,輕車簡從,比呼風喚雨,叱吒風雲更能長久。淡淡的情,淡淡的歲月,就是我們要的細水長流。

喝茶兩個動作,拿起,放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心境;但拿起放下,是一樣的,禪境是一樣的。

蘇州寒山寺,有一味佛茶。茶水是淡而無味的,不過比清水多一份竹葉淡淡的清香。一壺碧綠的竹葉,懸而不沉,又浮浮沉沉。既是禪,又是茶。人生無定,時浮時沉。心是壺,也是宇宙,滄海桑田,雲起雲落,花開花謝,也如如不動,堅如磐石;心是瓷杯,也是慈悲,風雨如晦,日升月落,山河變色,亦不改初心,潔白如玉。心無掛礙,一切都無掛礙;心無旁騖,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禪師雲: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心淨,一切都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