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觀世界多姿多彩,有黑有白,有善有惡,所以遇到什麼事都有可能、都很正常。

責怪客觀世界的不公道,責怪他人的過失與錯誤,不僅無濟於事,而且非常愚蠢。

在遇到不如意事的時候,與其埋怨客觀世界、責怪別人,不如抱着“喫一塹,長一智”的心態調整自己的行爲,改變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處世藝術和策略,以求更加適應這個世界和周邊的人,更加遊刃有餘地打理好人生的事務。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意思是,如果你的作爲和努力不能獲得滿意的結果,要反思自身還有什麼做得不到位,還有什麼沒有處置好。

這纔是高明的智慧!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都是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兩個人交往,不可能沒有矛盾和牴牾。但是,如果指責他人而不懂得反思自我,那麼兩個人一定會在不愉快中分道揚鑣;而如果能夠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檢討自己的錯誤,理解他人的不足,那麼這兩個人的友誼一定會越來越深,至少不會因怨恨而疏離。

“待人以約,責己以周。”要常常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而寬容他人的失誤和缺點。這句話,應該成爲我們的座右銘!

2

有這麼一個故事。

比鄰而居的兩戶人家,東邊的張家經常吵架,全家都處在一種暴戾和怨恨的氣氛中;西邊的李家,卻一團和氣,每個人都滿面春風。

有一天,張家的戶主受不了家庭的火藥味,於是前往李家來請教爲什麼他們能夠這麼和諧。

老張問:“你們家爲什麼能永遠這麼愉快和和諧呢?”

老李回答:“因爲我們常常會做錯事。”

老張正莫名其妙。這時老李的媳婦匆匆由外面回來,走進大廳時突然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趕緊跑了過去,扶起兒媳婦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得太溼了!”

站在大門口的兒子,也跟着進來懊惱地說:“都是我的錯,忘了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老李媳婦則愧疚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跑得太快、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老張看到這一幕,暗自欽佩,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如果一開始,拖地的婆婆先責怪跌倒的媳婦:“怎麼走路不長眼睛,真是活該!”或者,看不見自己在這件事裏的“過錯”,而其他家人也不理會她摔了一跤的感受,那麼李家還會有這般和氣和諧的氣氛嗎?

現實中,很多人抱着“都是別人的錯”的心態,因而,很難與身邊的人相處,抑或經常產生嚴重的分歧和矛盾!

記得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這麼一句話:

人與人原本無仇無怨,可是種種怨仇卻又因何而生?

是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因何而生呢?

在我看來,如果每個人都能檢視自己的錯誤而寬容他人的過失,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爲,那麼,任何矛盾和怨仇都不會產生。

3

中國有一句話:“小人無錯,君子常過。”但凡小人,通常都是喜歡指責別人,總是希望別人能夠迎合自己。殊不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同的,別人不可能所有事都做得盡合你的心意,喜歡指責別人的人是自私甚至缺乏道德的人。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應該經常地反省自己,多多地理解他人,只有這樣,纔是君子所爲,也才能真正獲得他人的尊重。

看到過這麼一段話:

都是我的錯,是一種自律,讓自己不斷提升;

都是我的錯,是一種胸懷,時刻爲別人着想;

都是我的錯,是一種美德,讓彼此之間的心更近;

都是我的錯,是一種難得的修爲,真修當不見世人過。

都是我的錯,可以自淨其意,常養身心。

“真修不見世人過。”一個有着良好教養和較好修爲的人是不會抱怨外部世界的。

不要總是指責別人的過失,不要總是埋怨世界的不好,這樣非但無用,更會降低一個人的修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