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十九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创业,拓宽收入渠道”的号召,了解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实施情况,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普创惠农”团队于2018年7月14日赶往宁乡东河家私厂对农民工创业典型进行调研,团队由财政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8名学生组成,曾之明教授指导,孙亮老师带队。

在当地村委会的建议下,我们来到东河国泰实木家私厂对历经铺村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王进军进行了采访调研。在采访中,团队成员就普惠金融的相关问题对王进军进行了提问,王进军根据自身创业情况做出了详细解答。王进军,宁乡东河国泰实木家私厂总经理,自1996年创办东河家私,只用了3年时间又开办了南方家私和东河家私经营部,往后18年的创业时间里,从刚起步的小作坊生产到如今的年产值达到600万,王进军已从农民工翻身变成真正的企业家,这一切与政府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图一 团队成员对王进军进行采访)

刚开始去外地打工时,王进军一天工作12个小时,当时的工资是2元/天,他认为这样太辛苦了,要想赚大钱还是得自己创业。尽管王进军在创业的路上摸爬滚打18年,但是创业用他的话说是“既艰辛又快乐的”,开始“势头”小,劲头十足,还有点猛。自1996年创办东河家私,只用了3年时间便发展壮大,开办了南方家私和东河家私经营部,将家具销往全国各地,许多专利产品都选择在他这里制作。

1996年的那一夜,他从广东挖回第一桶金创办的家具厂,正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被一场意外的大火烧了个精光,直接损失45万,“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面对打击,王进军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他从亲朋好友处借来40万,承包15亩地,东山再起开起东河家私。王进军说,那年,“地方政府、邻居、朋友都给予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当时还没有普惠金融政策,政府人员对王进军进行走访慰问,并且利用减税的措施给予帮助,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承包土地只需500—600/m2。现在的王进军虽然成功了,但他没有忘记政府的支持,也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总是用心,也用实际行动来感恩回报社会,每年修路、助学不少于10万元。

当谈到普惠金融时,王进军表示他对这个政策并不熟悉,但了解到“普惠金融是指在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时,王进军说他的创业也受惠于普惠金融政策,刚开始创业时从银行贷不到款,但现在由于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办理贷款比以前容易多了。 王进军表示他计划家私厂会进一步在网上销售、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健康保健床垫这一产品,并且进一步关注国家“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融通资金。

道别时,王进军寄言年轻人:“创业需要团队,同时,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抓住机遇也是很关键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梦想之路上坚持到底,成功终将属于你们这些年轻人!”

(图二王进军寄语青少年并与团队成员合照)

我们结合王进军的创业历程,对普惠金融政策进行了分析,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普惠金融政策从无到有,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从精神上落实到精神物质相结合。虽然普惠金融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和普及性有待提升,但党的十九大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国务院也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相信在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到2020年,我们将逐步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文黄娜孙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