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響應黨的十九大“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工創業,拓寬收入渠道”的號召,瞭解普惠金融在農村的實施情況,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湖南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普創惠農”團隊於2018年7月14日趕往寧鄉東河傢俬廠對農民工創業典型進行調研,團隊由財政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8名學生組成,曾之明教授指導,孫亮老師帶隊。

在當地村委會的建議下,我們來到東河國泰實木傢俬廠對歷經鋪村農民創業成功的典型——王進軍進行了採訪調研。在採訪中,團隊成員就普惠金融的相關問題對王進軍進行了提問,王進軍根據自身創業情況做出了詳細解答。王進軍,寧鄉東河國泰實木傢俬廠總經理,自1996年創辦東河傢俬,只用了3年時間又開辦了南方傢俬和東河傢俬經營部,往後18年的創業時間裏,從剛起步的小作坊生產到如今的年產值達到600萬,王進軍已從農民工翻身變成真正的企業家,這一切與政府普惠金融相關政策的扶持以及朋友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圖一 團隊成員對王進軍進行採訪)

剛開始去外地打工時,王進軍一天工作12個小時,當時的工資是2元/天,他認爲這樣太辛苦了,要想賺大錢還是得自己創業。儘管王進軍在創業的路上摸爬滾打18年,但是創業用他的話說是“既艱辛又快樂的”,開始“勢頭”小,勁頭十足,還有點猛。自1996年創辦東河傢俬,只用了3年時間便發展壯大,開辦了南方傢俬和東河傢俬經營部,將傢俱銷往全國各地,許多專利產品都選擇在他這裏製作。

1996年的那一夜,他從廣東挖回第一桶金創辦的傢俱廠,正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被一場意外的大火燒了個精光,直接損失45萬,“一夜回到瞭解放前”。

面對打擊,王進軍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他從親朋好友處借來40萬,承包15畝地,東山再起開起東河傢俬。王進軍說,那年,“地方政府、鄰居、朋友都給予精神和物質的支持”,當時還沒有普惠金融政策,政府人員對王進軍進行走訪慰問,並且利用減稅的措施給予幫助,由於政府政策的支持,承包土地只需500—600/m2。現在的王進軍雖然成功了,但他沒有忘記政府的支持,也沒有忘記父老鄉親,總是用心,也用實際行動來感恩回報社會,每年修路、助學不少於10萬元。

當談到普惠金融時,王進軍表示他對這個政策並不熟悉,但瞭解到“普惠金融是指在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將金融服務擴展到欠發達地區和社會低收入人羣”時,王進軍說他的創業也受惠於普惠金融政策,剛開始創業時從銀行貸不到款,但現在由於政府和銀行的支持,辦理貸款比以前容易多了。 王進軍表示他計劃傢俬廠會進一步在網上銷售、擴大生產規模、引進健康保健牀墊這一產品,並且進一步關注國家“普惠金融”的相關政策,爲企業的發展壯大融通資金。

道別時,王進軍寄言年輕人:“創業需要團隊,同時,時刻關注國家政策,抓住機遇也是很關鍵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夢想之路上堅持到底,成功終將屬於你們這些年輕人!”

(圖二王進軍寄語青少年並與團隊成員合照)

我們結合王進軍的創業歷程,對普惠金融政策進行了分析,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普惠金融政策從無到有,政府對農民工創業的支持從精神上落實到精神物質相結合。雖然普惠金融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普惠金融服務不均衡,普惠金融體系不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商業可持續性和普及性有待提升,但黨的十九大重視農村扶貧工作,國務院也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出服務主體多元、服務覆蓋面較廣、移動互聯網支付使用率較高的特點,人均持有銀行賬戶數量、銀行網點密度等基礎金融服務水平已達到國際中上游水平,相信在黨和政府政策方針的指引下,到2020年,我們將逐步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明顯增強人民羣衆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羣、貧困人羣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使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居於國際中上游水平。

(文黃娜孫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