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提过

梵高会用一个人的画

作为检验自己作品的标准

这个人就是——米勒

但米勒的经历貌似更加丰富  

《月光下的羊圈》1856-1860丨米勒,法国,木板油画,45.3x63.4cm

艺酱正说:

一轮金黄的月亮已从地平线的东方升起来,它的辐射的金光正在照亮天上漫游的云絮。由远方村庄和树木朦胧的木刻构成的轮廓,使那颗月亮的梦沉浸在一种诗意的旷野中。夜色寂静的走着,把牧羊草地的月光推到画的中央。此刻,那些腹中饱食青草的羊群已经被牧羊人赶入他的围栏,面对草地的上融融月色,羊群咩咩的叫声也早已停止了,小羊犊依偎在母羊的身边。围栏挡住了风和夜的寒冷,而牧羊人和他的牧羊犬仍站在围栏中清点着羊群的数量。现在,那个牧羊人该去进行他的晚餐了,因为围栏右侧的一间木屋坐在那里已经等的很久了。它知道牧羊人会点起一堆燃烧的篝火煮饭和驱赶蚊蝇,驱赶夜的寒气和孤独。等到月上中天,牧羊人将在那间小木屋中和他的牧羊犬进入月光守夜的一场睡眠。

《月光下的羊圈》(The Sheepfold under the Moonlight)作于1856-1860年,这期间,米勒创作出了著名的《拾穗者》、《晚钟》,这也让米勒彻底跻身世界第一流的画家行列。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艺酱歪说:

米勒形容孤独的牧羊人:“哦,我多么希望能让那些看到我的画的人感受到夜色的华丽和恐怖!一个人应该能够让人们听到夜空中的歌声、沉默和怨言。他们应该能够感受到无限的……”一个清贫的人在经历过富有之后,再次体会贫穷的时候会感触良多。米勒虽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民之家,但后来在去过巴黎学习之后,依旧没有忘记从前的经历带给他的无限可能。这可能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通常经历过疾苦的孩子会比从小就丰衣足食的小孩有出息。

更多有趣的艺术,请下载爱屁屁【艺术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