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此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就是水淹七军的时候了,当时于禁带着三万曹魏精兵来到襄樊支援曹仁,却被关羽一战击溃,就此于禁投降,庞德因不愿意投降而被关羽斩杀,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不过在《三国演义》中,这场淹没了于禁七路大军的洪水是关羽放的,当时关羽看到于禁大军的驻扎出后,他暗中派人调来水军,并派人偷偷到上游挖掘堤坝,导致上游决堤,洪水才被引了过来的,然而在《三国志》上却不是这么说的,书中称“秋,大霖雨,汉水溢,于禁所督七军皆没”,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发了洪水才淹没了七路大军,那水淹曹魏七军的水到底是不是关羽放的呢?

事实上,洪水多少是与关羽有些关系的,当时满宠提及“山水速疾”,很显然城中的很多人不知所措,也肯定知道洪水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毕竟这是常识问题,而“山水”指的就是山洪暴发,但从地图上不难看到,襄樊附近能够看得到的山,只有襄阳城南边的岘山,而岘山是靠近关羽的军队。而于禁和庞德屯兵在樊城北十里,换句话说,于禁的七路大军与围困襄樊的关羽军队比较,距离岘山更远,因此如果山洪来袭,应该先淹没关羽的军队,随后再淹没襄阳城,紧接着是樊城,最后才淹没于禁的队伍。

然而距离山洪最近的关羽没有什么事,反而是襄樊最先被淹没,随后于禁和庞德再被淹没,那就是说,关羽非常了解山洪水位的上涨情况,也预估了山洪暴发的情况,应对措施做得也非常成功,正因如此,当山洪暴发时,关羽的军队才会安然无恙,而且还对于禁的军队发动了一次反攻。

而且满宠等人是久据襄樊的,他们自然也会知道汛期到来的时间,而汛期时水位必定上涨,这是客观情况,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但即便如此,身在主场的于禁和曹仁的军队却被汉水淹没,而客场作战的关羽却乘坐舟船,对着登高的魏军为所欲为,就此逼迫于禁投降,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笔者认为,客场作战的关羽能够利用这场洪水对魏军发动攻击,无论这水是不是关羽决堤来的,但它终究与关羽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