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北流去,兩岸青山入畫來。盛夏時分,徜徉於嵊州剡溪畔,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惹人沉醉。這個千年唐詩之路上的重鎮,正通過全民參與、立體治污,不斷改善環境,出落得更加美麗動人。

不斷優化的生態環境,源於一場覆蓋“水陸空”的生態保衛戰。如今在嵊州,高樓樓頂上,激光雷達24小時不間斷監測,尋找空氣污染的準確源頭;溪流河道邊,參與巡查的志願者們時而蹲下查看水質,時而將垃圾拾起;生產車間裏,全新的清洗分類設備將造紙廢渣裏的塑料、鐵片、泥沙等一一分離並歸類……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在嵊州,生態文明的共識度不斷提升,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嵊州正在成爲市民們共同的自覺追求。”嵊州市委書記徐建役說。

空 “千里眼”守護更美藍天

先來看一張嵊州全優的環保“成績單”: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從2016年的4.38優化爲2018年的3.62,PM2.5年平均濃度從2016年的46μg/m3下降到2018年的34μg/m3。今年1月至7月,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爲3.73,PM2.5平均濃度爲35μg/m3,AQI優良率爲91.9%,在紹興市空氣質量達標進位專項行動半年度考覈中排名第二……

這兩年來,不少網友常在微信朋友圈曬出嵊州的藍天白雲,引得大家紛紛點贊。“嵊州藍”刷屏的背後,是一場持久的藍天保衛戰。

污染在空中,根源在地面。據分析,嵊州的空氣污染來源主要爲建築施工揚塵、交通尾氣以及少部分工業廢氣,而且污染源呈現分散化、小型化和隱蔽化等特點。

爲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霾,嵊州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藉助先進的科技手段對大氣污染源實行“多點包抄”,有效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

8月18日上午,在嵊州市城南新區的一幢大樓樓頂,一個雷達探頭正在緩慢轉動,“掃視”着主要城區。不一會兒,一張360°覆蓋主要城區的空氣污染分佈圖傳到了紹興市生態環境局嵊州分局相關負責人的手機裏。圖中一一標明瞭疑似污染源位置、污染髮生時間、PM2.5高值等內容。“通過這張掃描圖,我們可以準確瞭解哪個時間段哪裏有顆粒物污染,非常直觀。”嵊州市藍天辦工作人員說。

這個“祕密武器”,是嵊州爲精準鎖定城市污染源而引進的氣溶膠激光雷達。據瞭解,這種激光雷達可24小時不間斷監測5公里半徑範圍內的顆粒物等濃度情況,準確鎖定污染源。一旦發現掃描熱點,藍天辦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確認,並將問題及時反饋至相關責任單位落實整改。

在嵊州,“天眼”+“地勤”的工作模式被廣泛推行,大大提高了空氣污染從發現到查處的執行效率,真正做到了“眼疾手快”。

爲防控偷排偷放、秸稈焚燒等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行爲,嵊州使出“奇招”:在高達百米的城市上空安上“電子眼”,覆蓋人爲巡邏的視野盲區,24小時監控污染排放,實現城市監控全視角、全覆蓋。

“坐到監控平臺前,能把監控範圍的一切大氣污染行爲看得清清楚楚。哪個企業冒煙、哪裏燒秸稈……這些污染行爲監控人員看到後,會及時通知相關執法人員處理。”紹興市生態環境局嵊州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嵊州市已有高空瞭望點90餘個,監控範圍覆蓋主城區及周邊重點企業。

藉助科技手段,今年嵊州針對建築工地下發整改通知書86份,立案查處4起,對11個工地負責人進行約談;處置秸稈、垃圾露天焚燒及露天燒烤共66起,立案查處2起,有效減少了污染排放,改善了空氣質量。

圍繞城市揚塵、餐飲油煙、柴油貨車尾氣等重點污染源,嵊州還打出了一系列治氣“組合拳”:建設局加強城區揚塵治理,綜合執法局牽頭在夜間高峯時段對餐飲單位開展油煙排放檢測,生態環境、公安、交通等部門每週兩次開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聯合執法行動,經信局加快“12+1”行業整治和“低散亂”企業治理……

“空氣越來越好,道路也變得更整潔了,就連我們平時洗車的次數都少了很多。”市民俞先生感慨地說。

水 “智能化”助力全民治水

作爲嵊州的母親河,剡溪哺育了世代嵊州人,也孕育了嵊州的蓬勃發展。但工業發展、人口增加……都給母親河的“健康”帶來了威脅。

近年來,依託曹娥江流域水保護,嵊州積極探索水環境污染治理有效模式。其中,“嵊新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就是典型項目之一。

“從這裏出來的水,清得就像溪流水。”近兩年,只要到過嵊新污水處理廠的人,無不眼前一亮。

嵊新污水處理廠承擔着嵊州、新昌兩地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任務。到去年年底,該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量已達15.10萬噸。

按照目前的處理工藝,省內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的終端出水一般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嵊州自加壓力拉高標杆,對嵊新污水處理廠提出要求:全面提標改造,出水務必達到地表準Ⅳ類水。

這項技術沒有任何的先例可以借鑑。2017年,污水處理廠專門成立技術攻關團隊,通過4個月集中攻堅,初出水水質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2月,新的設備和技術工藝開始試運行,企業內控出水標準執行地表準Ⅳ類水。

嵊新污水處理廠總經理費樂民告訴記者,此次提標改造,他們在設備設施等方面投入8000多萬元,而且每年要增加運行費近7000萬元,但是爲了改善整個流域的水質,這些都是值得的。

在嵊州,全民參與已成爲助力治水的重要保障。嵊州統籌當地志願者服務團隊資源,組建“碧水聯盟”,開展各種以“五水共治”爲主題的志願活動。據瞭解,“碧水聯盟”由30多個志願者服務團隊聯合組建,目前在編志願者達1萬餘人。根據不同團隊的特色,以不同方式助力治水。此外,“碧水聯盟”還設立了公益演出節目庫,成立生態環保宣傳隊。在嵊州,“全民治水”調動了大家治水的積極性,並形成一種常態化的機制。

陸 “黑科技”破解固廢困局

繼“藍天碧水”專項行動之後,嵊州又劍指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環境違法行爲,全面展開“清廢行動”。

“最大限度地減少固廢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是打好淨土保衛戰的關鍵一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紹興市生態環境局嵊州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如何推進工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一直是個難題。在嵊州市仙岩鎮,當地的重要支柱產業造紙行業在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對周邊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現在,一種全新的清洗分類設備在當地造紙行業中推行開來。

在宇信紙業的生產車間,投資150萬元的清洗分類設施正在全力運行。記者看到,造紙廢渣被放入該設備,經過幾分鐘的清洗後,塑料、鐵片、泥沙等被一一分離並準確歸類。

“以前像這樣的造紙廢渣每天都有50多噸,企業自身無法處理,需要直接運往填埋場。而這些廢渣很難降解,對土壤危害很大。”企業負責人徐寧鋼告訴記者,自從有了這套清洗分類設施後,不同物質會分別交給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而清洗後的紙漿還能繼續回用,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目前,仙岩鎮已有3家造紙企業安裝了清洗分類設施,造紙企業工業固廢減量率達30%以上。

有報必接,違法必查,事事有結果,件件有迴音。這是嵊州對生態環境問題秉持的鮮明態度。近年來,嵊州堅持“零容忍”的態度,重拳整治非法傾倒固體廢物行爲,起到了震懾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

去年10月,嵊州市環境監察大隊在對位於三江街道彭山村的廢舊塑料清洗粉碎加工點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加工點涉嫌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達到41噸。經嵊州市人民檢察院批准,嵊州市公安局對6名涉案人員進行逮捕,其他4名涉案人員取保候審。

“東南山水越爲最,越地風光剡領先”,嵊州人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打好“水陸空”的生態保衛戰,守護好這片詩畫之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