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辣眼!多款小學生學習類App充斥性暗示內容,竟然聊這些!還有更誇張的……

青春浙江

一起改變世界

來源:微信公衆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南方都市報”(ID:nddaily)“中國青年報”(ID:zqbcyol)、華龍網

導讀

連日來,記者曝光互動作業、作業幫、快對作業、猿輔導等多款學習類App存在亂象,有的App官方微信公號中有大量不雅、性暗示內容。

內容低俗 評論區不堪入目

記者報道,今年一月,有媒體報道“互動作業”App給用戶推薦情色小說,書中充斥着情愛的內容,有一些情節少兒不宜。

“互動作業”App的微信公號“作業小互”也被曝出過不良內容。去年10月3日,“作業小互”曾發佈過一則題爲《你和異性在教室做過最刺激的事是什麼》文章,內容描述露骨直白,舉例的第一條則是“學校停電了,在教室裏,同桌往我衣服亂摸”。

記者10月14日發現,微信公號“作業小互”仍有大量不雅、性暗示的內容,多篇閱讀量上萬。

在這個號稱是“中小學生歡樂根據地”的微信公衆號中,標題黨成爲“作業小互”文章推送的常用手段。以《洗澡時被偷看了,怎麼辦》《珍藏許久的教室女生走光圖,冒死也要發出來》《男生的哪個身體細節會誘惑女生?》爲標題的文章裏,內容並無不良低俗字眼,與標題無關聯。

但含有“網戀”“污”“早戀”等標題及內容的文章,被多次推送。在《班裏如果有一個人又開朗又污……》的文章中,推送了一幅漫畫並配文“好了現在你們全黃了”,點贊近1千。有用戶留言“我這麼純潔爲什麼要進來”,該公衆號回覆“可能是因爲你想變污”,甚至還有評論稱“每次老師前腳一走,他們後腳就用窗簾把攝像頭擋上,然後看黃片”。

在《有小哥哥小姐姐網戀嗎?一些注意事項瞭解一下》中,作者配有多幅圖片稱“原來網戀也有這麼多講究!這些你可一定要記牢了!”在一篇標題含有“最慘網戀合集”的文章裏,作者配圖一些網友的網戀經歷,圖片中不乏有“開房”的照片。

在該公衆號的多篇文章精選留言區內,公開有數條低俗評論。有人評論《99%的男生都幻想把喜歡的女孩這樣……》稱“我要把小互裸照做成桌面”。

記者看到,“作業小互”還曾在精選閱讀裏推薦過《你做過最污的一件事是什麼?》《最容易讓男生想入非非的事》兩篇文章。

“作業小互”的運營者曾在去年6月表示,公衆號已有115萬粉絲,大多數是中小學生,“75%是小學五年級到初二,三年級以下很多孩子沒有自己的手機”。

談及閱讀數據時,該運營者稱,“一般有點污的早戀、反抗學校、心理測試類的閱讀數比考試、作業、老師和校園話題閱讀數高,正兒八經知識閱讀數最低。”

對於“互動作業”App所存在的問題,16晚,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發佈微博:有關部門正在進行覈查。一經查實,將依法嚴格處置。截至發稿前,該App相關內容已被舉報並刪除。

內置多款“氪金”遊戲,資料無需實名審覈

安卓應用市場數據顯示,“納米盒”是一款專爲幼兒園、小學生及家長設計的學習輔導盒成長教育App,下載量超過2801萬次,其官網數據稱,目前用戶數超過5000萬。

“納米盒”的學習模塊包括課本點讀、微課、網校三個板塊。多名小學生告訴記者,因爲可以點讀復讀,老師向他們推薦這款軟件用於學英語。

記者發現,學習模塊首頁有一個“學習遊戲”欄目。打着“學習”之名的遊戲是否真的有效?

記者調查發現,以其中的一款答題跳一跳遊戲爲例,解鎖每年級需要8元,花費45元可解鎖小學全部階段。在另一款開心記語文遊戲中,設置了寶箱、體力、答案等遊戲道具,都需要真金白銀纔可購買,最高需要98元。這還僅僅只是一款遊戲,該欄目中,一共有涵蓋語數外不同科目的17款遊戲。

記者在全國企業信息信用公示系統查詢發現,“納米盒”所屬的上海進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爲網絡科技、教育科技、動漫設計等,並未取得運營網絡遊戲的相關資質。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軟件註冊環節中,可選擇的年級爲幼兒園到小升初。註冊時,要求輸入姓名和學校班級以加入班級圈。但這一環節並不需要任何身份資料的審覈,記者隨機選擇一所學校和班級即可加入。

該App的用戶年齡及身份真實性存疑,其在線聊天功能卻可隨時和每一位用戶聊天。10月16日晚,一名信息顯示爲六年級的男生主動添加記者爲好友,但在詢問中卻表示,自己已經16歲。

作業完成後立即跳出遊戲入口

近日,家住重慶的林女士向媒體反映,她的兒子佳佳上小學三年級,每天都要用“一起小學學生”APP完成作業。最近佳佳效率變慢,她覺得不對勁。經檢查發現,該款作業APP嵌入了多款遊戲,佳佳的遊戲等級已排到了第一。

林女士很憤怒:“整個作業過程就在一堆遊戲裏,讓這個才8歲的小學生,怎麼控制得了自己?!”

記者下載了“一起小學老師”APP,輸入手機號即可註冊。藉助註冊後生成的“老師號”,記者成功登錄了“一起小學學生”APP,首頁下方很醒目地列着“成長世界”“練習記錄”“家長獎勵”三個選項。

要完成部分項目,需開通指定產品,如語文、數學、配音、單詞等,開通基礎語文365天需要300元,開通單詞365天需要199元。

記者點開“一起小學學生”APP的“練習記錄”,完成了4道數學題後,結束頁跳出“學豆5”“建築金幣50”的獎勵,並在下方顯著位置跳出“前往成長世界,獲得更多獎勵”的提示。而在“一起小學老師”APP上,記者未看到類似遊戲入口。

不過,一位英語老師提供了一個細節,這個APP上線後,有過多次更新,她懷疑在更新的過程中“悄悄”加入了遊戲。

對於記者調查中所發現的情況,重慶市教委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目前學生使用的學習APP都是學校與老師根據情況與特色,自主做的選擇,市教委未做統一規定。

該負責人表示,對於APP裏含有遊戲的問題,家長如有意見,可跟老師直接溝通。同時,相關部門也會督促學校對APP做更加全面的利弊評估,並在使用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

四年級學生處cp,聊天內容尺度大

“世界”APP也多次被家長吐槽。

今年4月,一名四年級學生的家長髮帖稱,其女兒沉迷於“納米盒”的這一功能,求粉絲求關注,私信聊天一應俱全,還有同是四年級的同學在上面發表愛情言論等。

一名家長對此評價:“世界圈的信息很亂,孩子難以分辨善惡。各種圖片、罵人信息,嚴重干擾孩子的學習興趣。”

記者10月16日發現,在“世界”下屬的“成長圈”板塊中,有成長圈、藝術秀、貼圖秀等多個欄目。在貼圖秀欄目中,設有動漫、自拍、明星、搞笑等多個分區。動漫欄目充斥着不少大尺度漫畫,幾乎所有熱門內容都與學習無關。

貼圖秀欄目有動漫、搞笑等多個分區。

號召“寫日記”的成長圈是活躍度最高的地方,社區內低俗、性暗示等內容比比皆是。在這個學習App裏,被推崇的並不是成績,而是關注、轉發和點贊。

“衝刺350粉”“互關幫你刷贊”等內容,發出者的年級均爲小學。粉絲數甚至成了信息交換的條件,一名信息顯示爲五年級的小學生髮帖稱“500粉絲報身高,600粉絲報學校職務”。一位五年級學生則稱,“謝謝男朋友刷贊”。另一名六年級學生稱,“處cp,要求200粉以上”。

成長圈中流行“處cp”。一名信息顯示爲四年級的小學生髮帖詢問:“有沒有經常在線的男生處cp?要寵我”。在她的空間中,類似的帖子有很多。10月2日,這名女生髮布動態,稱“出售小姐姐,有小哥哥要嗎?”10月9日發帖稱:“幫閨蜜找男票,11-13歲的都可以”。

甚至還可以幫人介紹cp。10月5日,該女生髮帖稱,自己的星空介紹店開張,配圖稱“只要你單身,想找cp,沒問題,來星空介紹店”,費用爲關注和加好友。該帖評論區有多名小學生網友回覆已關注,求找cp。

這名女生告訴記者,自己出生於2009年,所謂處cp,就是先找對象,再培養感情。答應與她“處cp”後,這名女生向記者發來多套情侶頭像和情侶暱稱,其中不乏摟抱、親吻圖片。這名女生表示,自己之前處過2個cp,上一個的結果是“分了”。

一場小學生的戀愛是什麼樣的?

10月11日,一名信息顯示爲上海市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成長圈內發帖問“有沒有小哥哥”,10月13日,她曬出了對象的主頁並附上愛心。當天,更曬出了與對方的聊天記錄稱“狗糧”。

類似內容在成長圈並不少見。

記者發現,多張小學生用戶自己曬出的大尺度聊天內容。

一張包含“你是我媳婦,不寵你寵誰”內容的聊天截圖顯示,該羣名爲xx中心小學一年級x班。一對用着情侶頭像的小學生聊天內容截圖顯示,一方要求看對方“襯衫”“正裝跪”“鎖骨照”,隨後對方發來一張撩下領子露出鎖骨的照片。

記者發現,“納米盒”上成長圈的活躍時間,已遠遠超過了小學生的正常休息時間。10月17日凌晨,仍有信息顯示爲一年級的小學生髮動態說“有沒有人深夜開座談會”。

網友熱議

該事件被報道後,網友認爲:一是嚴查此類軟件,嚴處重罰。二是嚴格准入,嚴格監管,一經發現違規發佈內容,立即關停,並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團團說

在線教育類APP出現“性暗示”“遊戲區氪金”等現象,第一個感覺是:糟心

作爲家長,糟心。現在的家長爲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保護孩子純潔的心靈,使出了渾身解數,手機開啓“家長模式”,除了微信等必要的聯繫軟件,只允許裝學校推薦的這些教育類APP。誰曾想,以爲給孩子留下了一片淨土,卻不想內裏一地雞毛。

作爲教育職能部門,糟心。現在電子化向教育延伸,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管理效率以及課堂內外的知識拓展。對於學生和校方來說,本是件享受科技紅利的好事。誰曾想,內涵遠不止一級菜單顯示的“古詩詞”“小黑板”,隱藏在更深處的居然是這樣的內容。當真是防不勝防,臣妾真的是不知道啊~~

筆者觀察,在線教育APP存在着這樣的“亂象”。亂象一:充斥着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內容;亂象二:存在未成人交友軟件廣告;亂象三:宣傳造假,包裝“名師”。小學生們是祖國的花朵,正值價值觀陪樹的關鍵時期。這些企業瞄準了小學生這一巨大的潛在“市場”,利用了孩子們樸素的對於社交的天然嚮往,將利益的黑手伸到他們身上。對於這些平臺方企業來講,是社會責任的深度缺失,傳播“性暗示”“淫穢小說”等內容觸犯了我國法律,甚至有的企業爲逃避法律責任打起了“擦邊球”,更是對法律的漠視。

值得欣慰的是,全國掃黃打非辦已介入類似案件。但,我們更要看到,對孩子的教育安全,不是今天封一個平臺,明天銷一個賬號就可以做好的。教育安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家長、學校要主動承擔起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主體責任,對於一些產品的應用要做好深度調研,監管部門也要有一起查處一起,嚴格管理。只有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方能還孩子一片純潔的成長空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