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給大家說明一下,這次討論的人造肉,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造肉,如有豆製品做成的素肉素雞等。這次討論的一切,九月份要上市的都是一種新型人造肉。目前來看,人造肉的研究主要分爲兩個方向:一是用動物的肌肉乾細胞培養成的人造肉,這種肉和真實的動物肉沒有任何區別,只是生產形式不同。二是由豆類蛋白或菌類蛋白製作成的植物肉。

傳統人造肉

由於製作成本低廉,植物肉是目前人造肉的主流趨勢。雖然由動物幹細胞培養成的肉更符合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肉,但它的製作成本過於昂貴,造一斤肉的成本有時候會達到好幾萬,在成本大幅降低之前,根本無法在市場上普及。而植物肉的製作成本相對較低,但也面臨着很多技術難題,比如如何做到口味、口感等和真實的動物肉更加相似。

最近有兩則關於人造肉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一則是美國某著名快餐連鎖品牌宣佈將在全美近7200家門店普及人造肉漢堡,另一則是關於我國九月份將有國產人造肉上市的消息。只不過這次人造肉的首次面世,並不是像傳統意義上那樣擺在肉攤上出售,而是製作成了第一代人造肉鮮肉月餅。

其背後原因就是目前人造肉技術還不夠成熟,無法達到像傳統肉類一樣在市場上售賣。而鮮肉月餅相對來說對肉的要求比較低,只需要能喫出來肉的口感就可以,不需要肉的外形和顏色等等。不過,人造肉的最終目標是5D仿真,不止口感上像肉,從外觀、顏色以及在煸炒時哧啦哧啦的聲音,都要與真肉一樣。

很多人感到非常奇怪,目前的動物肉比如雞鴨魚豬牛羊等供應也都比較充足,爲什麼還要費這麼大力氣去研製人造肉呢?簡單來說,人造肉有三個優勢是傳統肉類無法替代的:

一是穩定的產量。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指的是在傳統的養殖過程中,疫病等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產量和收益都無法得到保證。比如去年爆發的非洲豬瘟造成我國生豬產能大幅下降。目前,豬肉價格普遍在每斤18~20元之間,達到了近幾年來的最高峯。而人造肉可以進行工業化規模生產,相對來說產量比較穩定。

二是人造肉更加健康。傳統的肉類,比如豬肉,雖然喫起來很香,但本身含有很高的膽固醇。目前,三高人羣的比例越來越高,健康成爲人們首要關心的問題。而人造肉可以在製作過程中可以人爲控制,比如完全去除膽固醇,從而達到零膽固醇的效果,這對人們的健康來說無疑是一大進步。

三是更加環保。傳統的養殖行業是高污染行業,每年產生大量的糞污。雖然我國有很多大型養殖企業可以把糞污處理得很好,但對絕大多數散養戶來說,可以選擇的方法並不多。很多人偷偷把糞污排進河道造成河水污染,或者把糞污鋪在路邊曬乾賣掉,但對周圍的居民生活會造成很大影響。而人造肉的主要原料是植物蛋白,所以基本不會產生環境污染。

大家都知道我國居民最主要的肉食來源就是豬肉,很多人都在說,既然人造肉這麼好,那麼人造肉真的能替代豬肉嗎?筆者認爲,事情遠沒那麼簡單,至少在未來幾年之內,人造肉還無法替代豬肉的作用。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人造肉的技術還不太成熟,顏色、外觀等都還達不到傳統肉類的效果。二是從成本角度來看,目前人造肉的成本還比較高,從美國超市已經上市的情況來看,植物人造肉的價格比傳統肉類要貴上20%~50%。三是從消費者的心理角度來講,雖然未來人造肉可以做到跟傳統肉類非常的相似,但大家心裏能否接受還是個問題,或者說得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