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科院物理所

这场「三分钟」的科学盛宴,我们酝酿了整整九十天。

那个学物理的最后和画插画的最后确实走在了一起

和往年类似,今年的科学三分钟大赛的征集在七月份正式启动。不知道大家对那个不正经的「科学家」测试还有没有印象;在那份一开始以为是自黑,到了一半却开始撒狗粮,最后去发现是个广告的文章里,还有很多很多没写进去的故事。当然,在这里,最长的路不是我们的套路,而是不断探索科学追求新知的道路。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作品征集阶段,我们共收到来自国内外共计123份作品。其中,参与者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而最大的已有76岁。在所有的投稿作品当中,我们最终遴选出27份作品进入最后线上投票和线下决赛环节,另有30份作品为优秀奖。

最终进入决赛的参赛作品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心理、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领域,制作精良,生动有趣。这样一场耗时持久、准备精良的比赛,究竟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最后大奖又会花落谁家?

而在线上,我们今年特意开辟了抖音赛区#谁说科学不抖音,截止目前该话题的浏览量已经突破4000万,大家参与和互动的热情都空前高涨。

打开抖音,搜索关注 @中科院物理所

靠谱的现场回顾

本次「科学三分钟」科普微视频大赛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中科院物理所科学传播协会和中科院物理所工会承办。

10月13日下午两点,决赛正式开始。

现场评委和嘉宾

本次决赛,我们共邀请到了十位专家评委,他们分别是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张闯,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信息化处副处长张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周龙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胜,科学出版社科普分社社长周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主任王闰强,中关村一小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邓翼涛,中关村中学科学创新中心主管高爱民,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陈征,猿辅导高中物理学科负责人张斯琴。我们还邀请到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助理魏红祥,战略合作伙伴猿辅导代表蒋沁君,战略合作伙伴武汉知童教育CEO张丽

中科院物理所长助理魏红祥为本次比赛致辞

在比赛开始前,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助理魏红祥为本次比赛致辞,回顾了「科学三分钟」大赛的历史,强调了科学传播的重要性。

现场观众

比赛现场依次展示了选手们的「科学三分钟」参赛作品。之后进入该作品的三分钟互动时间,选手们亲临现场进行自我介绍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补充说明,接受评委的提问和点评。对于未能到达现场的选手,我们也通过现场视频连线或个人拍摄视频等方式来和大家见面和互动。

正在打分的大众评审,现场一共20名。每人一票0.5分,加和后直接计入最后成绩

决赛作品最终得分由线上网友投票(10%)、现场评委打分(80%)和大众评审投票(10%)三个部分构成,满分100分,最终评选出大赛的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在作品的展示环节和现场互动环节结束以后,现场评委将从视频内容的科学性、表达方式的传播性和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计入最后成绩。

正在分享自己作品和创作思路的比赛选手们

整个比赛过程妙趣横生,参赛选手们对科学的热情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评委嘉宾和观众。选手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的行为开阔了观众认识科学的视野,一个个精彩瞬间,一幕幕精彩画面,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评委和选手的互动过程中,知识的火花激烈碰撞。

大赛评委张闯对本次「科学三分钟」比赛作品进行点评

大赛评委张斌对本次「科学三分钟」比赛作品进行点评

在选手们展示完毕后,大赛评委张闯和张斌对本次大赛进行点评。张斌表示,最重要的不在于将这些科学知识点通过三分钟讲清楚,而是在参与制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这才是最应该关注的。张闯表示,今天下午是一场科学的盛宴。现在生活节奏非常快,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向公众传递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他相信,这个活动会继续更好地举办下去。

决赛最终结果如下。

获奖名单

获奖选手作品请见决赛作品展播

获得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选手与颁奖嘉宾合影

中学生科学创新力奖与颁奖嘉宾合影

完整现场视频请见我们的斗鱼直播间录像。

不是离别的再见

科普开启新视界,创新成就大未来。科学不止三分钟,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里,和我们朝夕相伴。

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正在被科学深刻地影响和变革着。对于参赛选手们而言,通过参与本次「科学三分钟」大赛,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文化的魅力。当然,我们更希望这些寓教于乐的科学视频,能够在观众们的心里播撒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不断成长。

至此,第四届「科学三分钟」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已经圆满落下帷幕。

在本次大赛中,我们深知自己还有部分环节准备仓促,做不到尽善尽美。

对于下次比赛,我们依旧充满热情,充满期待。我们期盼着有更多对科学充满热情和好奇的选手,期盼着能够见到更多不断涌现的优秀的作品。

想说的话有很多,不过时间还长,我们明年再会!

参赛选手与大赛评委和嘉宾合影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科院物理所科学传播协会

中科院物理所工会

战略合作伙伴

猿辅导

2亿中小学生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

武汉知童教育

致力于提升青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

专业教育机构

支持媒体

编辑:Cloudiiink

推荐阅读

科学转基因 |欧洲建筑分不清 |风雪不靠谱 | 华为5G |央企黑科技 | 航空发动机 | FAST | 厄尔尼诺 | 臭氧航天天宫二号 | 神舟十一号 | 长征五号| 别叫我胖子 |火星车|量子卫星|高分三号|“朱诺”号|长征七号人物  默克尔 | 潘建伟 | 景海鹏 | 任正非H5  火星车历险记 |阅后即焚|  “探索一号”科考船 |奥运科学瘦身|太空人|特斯拉| 洪灾 |学霸测试VR“胖五”震撼5分钟 | 长征七号发射塔 | FAST全景 | 走上“探索一号”

https://101606220002016.bqy.pub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