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院,我們一起走過》感動全體隴東學院人的配樂詩朗誦

作者 / 李致博 楊 瀟

朗誦 / 彭明權 張 崗 樊 英

孫亞寧 喬亞萍 邱烈祥

一九七八年,

那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春天,

當改革開放的東風吹遍神州,

在高天流雲、麥浪翻滾的董志塬上,

在周先祖千載而下的凝望裏,

在紅色南梁“兩點一存”的曙光裏,

隴東高原,

迎來了第一所高等學府的成立!

時光推移到二00三年,

在先後合併了慶陽農校、慶陽農科所、慶陽衛校之後,

25歲的慶陽師專劃上句號,

隴東學院——

這座綜合型本科大學

誕—生—了!

從此,這堆積億萬年的黃土地,

悠久的文脈植入日月山川,

化作了陽光雨露,哺育萬物生長。

曾記否?

那位從蘭州風塵僕僕趕來,

爲第一期基礎建設定樁劃線的年輕專家,

他叮囑,慶陽師專將來一定要辦成本科大學!

哦,那是胡錦濤同志的殷殷情懷,

那是黨和人民的期待與召喚!

挽起歷史的臂膀,

一切不再是黃河象背上的童話。

經過幾代人艱苦創業,

今天,隴東學院巍然屹立在黃土大塬上!

大禮堂的一磚一瓦記得,

師生一起勞動那人心沸騰的火熱場面。

子夜的燈光和早晨的霞光記得,

講臺上那一副副誨人不倦的專注神情。

校園的一草一木記得,

那個將論文寫在麥田上,

將領獎臺延伸至人民大會堂的草帽教授。

隴東的山山水水記得,

那個一把剪刀度芳華的首席果樹專家。

老校區西臺上破舊的房廈記得,

那些徹夜秉燭刻寫講義的皓首老人。

從西峯城到八里廟的六路校車記得,

教職工頂着星光出門,披着月光回家的兩腳泥濘、兩地奔波。

正是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教學團隊,

成功上演了千畝校園、萬人大學的變奏曲!

他們,纔是隴東學院的精神脊樑!

曾記否?

那些爲晚夕誦讀的學子們點亮燈盞的圖書館員,

那些做出香噴噴飯菜的大廚師傅,

那些朝朝暮暮守候樓門等待倦鳥歸巢的老人,

那些佝僂着身體打掃衛生的保潔工,

那些頭頂烈日修剪草坪的辛勤園丁,

那個一輩子穿着老布鞋中山裝的義務護園人,

是他們,把夕照的餘暉默默灑向各個角落。

曾記否?

那來自天南地北,

一張張溢滿期待和嚮往的臉龐。

在校運會上揮汗如雨,

在辯論會上脣槍舌劍,

在技能賽上各顯其能,

在音樂會上盡情表演

在花前月下夢中纏綿

這是青春的校園,

這是流星雨的夜晚!

四十年風風雨雨,

四十年桃李望春,

八萬多名畢業生

乘着隴東學院的大船劈波斬浪,揚帆起航

踏遍萬水千山

從廣州到北京,

從蘭州到武漢,

從鄉村小學到新聞機關,

從普通教員到博士生導師,

從知名詩人作家到儒商大腕,

從鄉鎮科員到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合:從華夏大地到大洋彼岸,

隴東學院一路花開,桃李芬芳!

四十年崇德尚實,

四十年厚積薄發

從步履蹣跚到從容堅定,

從篳路藍縷到華麗轉身,

一次次跨越發展,

一次次強強聯合,

學術思想交鋒,

文明薈萃交融,

在隴院,匯成了一條奔騰不息的文化長河!

四十年春華秋實,

四十年光陰蹉跎,

從老校區狹小擁擠

到新校區寬敞明亮

從單一的師範專科到綜合型本科,

我們一起見證,我們一起走過。

隴院是我們青春無悔的母校!

隴院是我們鳳凰涅槃的爐膛烈火!

前行的明燈已經點亮,

前行的步伐矯健鏗鏘。

讓我們縱情歡唱吧!

讓我們縱情歡唱吧!

中國夢正在神州大地風雷激盪!

隴東學院必將奏出華彩樂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