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劇《小歡喜》是《小團圓》的姊妹篇,但是這次講述的是三對父母與孩子之間圍繞高考這一話題進行各種戰鬥,聚焦教育與家庭關係,各方戰事不斷,硝煙四起。而英子的父親喬衛東(沙溢飾)則無底線地希望女兒快樂,無論什麼都盡力滿足英子的要求,甚至幫她去逃課參加活動,父母之間這種觀念的差異讓英子成爲這幾個孩子中壓力最大的一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似乎一直都很微妙,明明是最親近的人,但是好多時候,他們都是一種劍拔弩弓的狀態。彼此之間相互關愛,卻往往最難說出口。就像最近熱播電視劇《小歡喜》演的那樣。

電視劇《小歡喜》是《小團圓》的姊妹篇,但是這次講述的是三對父母與孩子之間圍繞高考這一話題進行各種戰鬥,聚焦教育與家庭關係,各方戰事不斷,硝煙四起。1、三個家庭,三個世界

其中第一組家庭是由“火爆”媽媽董文潔(海清飾)與和事佬爸爸方圓(黃磊飾)組成。其中董文潔可以說是“中國媽媽”的代言人,她說十句話,其中有5句你的親媽肯定也對你說過,比如:

“你沒錯,我錯了”

“他不是我兒子,他是我祖宗”

“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

總之,就是無數中國媽媽的典型代表,這個家庭能夠安全存在全靠和事佬丈夫常年在母子之間充當緩衝帶。

第二個家庭是一個帶有濃厚政治思想的父親(王硯輝飾)與多年在外的妻子劉靜(詠梅飾)組成。因爲年輕時忙工作,他們很少陪在孩子身邊,在高三這年,決心給孩子陪伴。但對於孩子來說,常年不聯繫的父母突然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原本期待的畫面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隔閡的加深與矛盾的激化。

第三個家庭,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單親家庭。媽媽宋倩(陶虹飾)是一名教師,爲了陪孩子備戰高考辭了工作,在宋倩的世界裏,女兒英子就是她的一切,女兒考上好的大學就是她畢生的追求。

而英子的父親喬衛東(沙溢飾)則無底線地希望女兒快樂,無論什麼都盡力滿足英子的要求,甚至幫她去逃課參加活動,父母之間這種觀念的差異讓英子成爲這幾個孩子中壓力最大的一個。

雖然說我們很難真的同電視劇裏的某一個人物感同身受,但是不得不說我們可以從這部電視劇裏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英子。特別是這種來源於父母的控制,我相信是所有孩子童年甚至是一生的噩夢。

其中宋倩有一句臺詞是“你可是媽的一切’,宋倩把所有的情感寄託都放在女兒身上,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固執的愛着女兒,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戀愛。但是在這份愛的背後,她卻忘記了時間,她忘記了她的女兒即將成爲了一個成年人。2、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保存期限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開始信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次翻身,第一次說話,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等等。都說孩子是天使,給世間帶來了希望,那麼父母就是上帝,因爲是他們守護了這份希望。

但是很多父母可能是太過於享受這種幸感覺了,他們很多時候錯誤的把孩子看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續,甚至開始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自己的孩子。開始去安排孩子未來的道路,把孩子的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就如同電視劇裏的的宋倩,一日三餐各種營養搭配,甚至時不時用燕窩海蔘來給英子補身體。爲了讓英子安心複習,改造隔音牆透明窗,對於女兒學習的每一步都有嚴格的規劃,稍有一點意外,就會情緒失控。

爆發爭吵:

“我這麼多年,一個人把你帶大,我容易嗎?”

“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爲了你!”

“都是爲了你,我才變成現在這樣。”

宋倩給了英子太多的壓力, 她早已忘記了孩子與她,只是彼此生命的某個部分。孩子,也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這也是每個父母要給予孩子的權利。當孩子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自己的未來的時候,父母要做的只有放手。

劇中的宋倩恰恰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她太想控制女兒的一切了,這樣最後的結果不僅僅是自己的筋疲力盡更是對母女關係的一種過度折耗。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懂得放手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臺灣著名教育實踐家汪培珽曾經出過一本書,名字叫做《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她說“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你只有十年的機會,你可以前一秒鐘跟他像好朋友般說話,後一秒鐘他帶着天使般的臉龐依偎在你的懷裏睡着”過了這個時間,父母就要開始學着放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