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記者卡舒吉很有可能被活體肢解死亡。

  這是2018年,不是1802年。還能在全球媒體上看到這句話,恍然如夢,不知今夕何夕。

  

  直到我看到知乎上一篇名爲《如何評價沙特記者失蹤引發外交風波,疑似沙特15人“暗殺小隊”被曝光?》的帖子,感覺再不說點什麼,真快悶死了。

  這篇帖子“奉上”了卡舒吉死亡的三國版本、西遊版本、紅樓夢版本,請“大家喫瓜看戲”。 要說這位作者古文功底真是了得,但TA對這件事的“把玩”讓人作嘔。

  (知乎原文)

  我不是要專門針對這個無名的作者,他不過是興高采烈地找到了一個好話題,要在社交媒體上博一個“好口彩”。這類的文章,這幾年,看得還少嗎。

  作爲一個社科研究者,我當然理解“喫瓜看戲”也是一個複雜的現象。但是直覺上,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正在犯下的顯而易見的錯誤。我會擔心,多少年後再回過頭來看,我們中的很多人會不會覺得,親眼看過這麼多社會事件,並沒有讓我們明智、豁達、悲憫,我們只是兩手空空地熱鬧一回,甚至更糟。

  我們正在濫用話語,或者說正在縱容、坐視話語的濫用。

  這不是自由,是任性。

  我在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想到反對的聲音——誰來判斷怎麼是濫用?誰有資格判斷誰在濫用?

  我的答案是:判斷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如果人還覺得理性、理智是可貴的,那麼就要交由它來判斷。

  “喫瓜看戲”是既無所謂真實,也無所謂真誠的話語。它說的是:看官們不要當真,走過路過,博您一笑而已。這兩點無論是賣瓜的,還是看戲的,都可以憑自己的理性做出判斷——如果還有的話。

  閒聊閒扯,作爲放鬆很有社會功能,研究不是發現,連科學家百分之九十的談話都是在閒扯嗎?這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人人都在做的喫飯喝水一樣的事。

  但是一旦就着某個公共話題進入到公共空間,話語就沒那麼任性了——總有一些重要的事,需要嚴肅起來,所謂嚴肅不是說它要寫得一本正經,而是它既得追求外在的真實,也得有內在的真誠,而且它的出現就意味着邀請——邀請作爲讀者的你,一起來關注。至少它的本性應該如此。而那些故作神祕的,衝鋒吶喊的,遊戲人間的話語宣泄,有多少帶着讓人“沉思”的品格?

  這並非高要求,這是正常要求。

  要用外力來指明哪些話語是濫用了,歷史證明,這種做法並不明智。它只能來自人們自己的正常要求,正常的要求多了,進入公共空間的話語終究也會正常起來。再不濟,還可以拒絕被裹挾。很多時候,沉默並不等於冷漠,它也可以是“獨自沉思”。至少,不要因爲害怕孤獨,而貢獻看客的泡沫。

  本文由“大學新聞”與南京大學新記者聯合首發

  文字 | 鈴蘭

  責編 | 張詩童 彭雅琪

  圖片來源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