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ce daikon radish

在市場銷售的大蘿蔔

浙江溫嶺白蘿蔔“大練兵”迎客來

據說,有一年慈禧太后做壽,盛宴過後,出現乏力懶言、食慾減退的症狀。太醫每日給她“獨蔘湯”進補,非但沒有效果,反而頭脹胸悶、煩躁易怒,甚至鼻竅流血,病情日漸嚴重。衆太醫束手無策,便張榜招賢:“若能醫好此病,必有重賞。”

一位郎中揭了榜,到宮後,郎中從藥箱中取出三錢(約15克)蘿蔔籽,研末加麪粉,用水調成丸子狀。讓人驚奇的是,慈禧太后服用之後,病竟然好了。

爲什麼慈禧太后進補“獨蔘湯”後非但無效,反而病情加重了?蘿蔔籽爲什麼能解除她的疾病呢?

蘿蔔籽,又名萊菔子,在中藥裏歸屬爲消食藥。其性辛、甘、平,歸肺、脾、胃經,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食積氣滯、咳喘痰多、胸悶食少等病症。太后因貪食佳餚,致使飲食積滯於胃腸,阻遏脾胃之氣,氣機不暢,不能達於四肢肌肉,故見乏力、食慾減退。若此時誤治爲虛證,給予進補大辛大熱之品,必會導致積滯加重,氣滯更甚。氣滯鬱久化熱,所以出現後來的不效反重的情況。郎中認爲慈禧太后之病爲食積氣滯之證。中醫認爲,辛能散氣滯,用萊菔子消食化積、行氣除脹,使疾病痊癒。

其實,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人蔘惡萊菔子”,指出萊菔子能削弱人蔘的補氣作用。所以,萊菔子也能治療“過服或錯服人蔘劑”所致的“人蔘病”。人蔘雖補,但也能致病。所以清朝餘聽鴻說:“藥貴中病,不論貴賤,在善用之而已。”

此外,萊菔子也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用於治療痰涎壅盛所致的咳喘、胸悶脘痞等疾病,常與白芥子和紫蘇子同用,如中醫方劑三子養親湯。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萊菔子有降壓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防止動脈硬化,且效果穩定。但是,萊菔子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欲用人蔘補氣者,不可兩者同用。

文/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 趙繼業

相關鏈接

萊菔子入藥時,一般宜炒用,炒萊菔子是萊菔子的一種炮製方法。炒後藥性緩和,因有香氣,可避免萊菔子生品服後噁心現象,可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常用於食積腹瀉、氣喘咳嗽等症。同時炒後質地酥脆,易於粉碎和發揮藥效。

炒制方法:取淨萊菔子放入預熱炒制容器內,文火加熱,炒至籽粒鼓起,聽到爆裂聲,籽粒色澤加深,並有香氣溢出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