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SH600309)$ 

先吐槽一句,估计雪球的价值投资者不知道,该股在2011年及以前的市盈率一直在20倍以上。PB也很高。哪像现在被雪球价值投资者冠以周期股的标签。任何有些基本功的价值投资者都应该知道,周期股的核心表现是ROE的剧烈波动。比如我们的好朋友沧州大化,好的时候赚几十个亿,差的时候ST。我在以往的几个帖子里已经说明万华的周期性,就是业绩会波动——这个世界上应该不存在业绩一直高速增长乃至线性增长的企业。就好比炒股,一个投资者连续三年赚20%、30%、40%,第四年赚了15%,这个投资者长期来看就完蛋了嘛?已经有人贴出了万华历史ROE,最低点就是2015年的15%不到点,同时万华的净资产也在不断积累。我还是那句话:净资产和加上分红的不断增长,加之一个平均不低于20%的ROE一定会推着股价往上走。因为中国这个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天花板很高很高。万华的模板就在那里,市值也摆在那里。

说到这里就可以延伸到为什么证金和社保三季度还在加仓的问题——它们都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因为体量太大,进出都不是那么容易,很容易自己砸自己。而且它们的收益率水平要求不高,8%或者10%就很好了,所以不得不立足于长远。

上面都是安抚情绪的话,下面内容赌股价涨跌的可以略过。

几个问题的探讨。

1、三季度的业绩是不是真的那么糟糕呢?对比三季度和2017年1季度的经营数据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3季度聚氨酯价格比2017年1季度高,销量比2017年1季度大,苯价比2017年1季度均价低(当然万华的采购价要比市场均价低),但归母的净利润3季度是20亿,2017年1季度是22个亿。更有意思的是归属少数股东(懂得自然知道是谁)的净利润三季度是5.57亿,17年1季度是3.93亿——这个就完全和下图中的数据吻合。所以,就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推论: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了,聚氨酯带来的利润环比肯定也是下滑的。但净利润的下降不全是聚氨酯造成的。一个是研发费用环比增加了3个亿,还有一个我猜测是石化原料涨的太猛带来一部分损失。

2、周期的问题,说今年上半年是周期高点乃至顶点我都非常同意,我也在股价44-54的阶段卖了2/3的仓位。即是对这一判断的行动。$ZH1359159$ 但这个周期会怎么发展下去呢?这个底部在哪里会比较合适呢?雪球上没人能说的上来,多是泛泛而谈。

长期来看,聚氨酯的消费是和GDP增速保持一致的,加上在合理价格水平上,聚氨酯因其优越的性能对其他产品的替代,增速还要比GDP高一些。销量长期看是增长的,业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的波动上,这个说实话连万华的CFO都把握不了,如果任何投资者认为自己能看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那期货市场才是最好的选择。

价格波动的影响无非是供需,在需求方面,很多人认为价格还要继续跌下去,就是说宏观经济还要继续差下去,需求会继续萎缩。供给方面,未来2年除了万华的扩容,全球市场是没有新增装置投产的。而万华应该也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一个合适的节奏。

至于价格是否要继续跌下去,还是希望理性的投资者去看看各个季度的聚氨酯价格数据,你能看出什么规律出来吗?看历史数据,2017年2季度就是高点,然后逐季下滑——要知道去年三季度市场价到过4万哦.最起码我没有这个能力判断。这里面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实际价格的波动也远比市场价格波动来的小。所以要赌周期的变化极难,远非涨时看涨跌时看跌那么简单。

所以,聚氨酯产品肯定有周期有波动,但不要认为自己能掌握这种波动。

(蓝色为左坐标价格,橙色为右坐标销量)

3、估值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上市公司(包含少数股东权益)1季度和2季度都是40亿+的净利润,如果算上BC一个季度10亿,如果还能维持下去,全年就是200亿+的净利润,想想不要太美。但现实是三季度整个上市公司只有30亿(剔除掉研发费用增长)净利润,聚氨酯的价格也比2季度大幅下降,实际上也反应了3季度宏观经济本身增速下滑。正如上面所说,要猜测下个季度的业绩是非常难的,涨是看涨跌时看跌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也注定是平庸的选择。芒格还是巴菲特还是方三文说过,长期来看,股价的涨幅肯定是和净资产以及ROE的涨幅保持一致的。(前提,企业要愿意分红或者回购)。那么万华这个企业上市17年来几个经济周期过来,在化工这个行业做到了,ROE最低都有15%,估计没几个企业能做到,这也是为什么公司的股价长期一直在涨的原因。如果不考虑2007年那波透支了好几年业绩增长的高点(当时PE高达60倍以上),走势会更好看。

说到这里就要回到底层逻辑,企业之所以能创造价值,就靠着公司运用自己的资产,不断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带来收入和利润,增加净资产,又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循环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万华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看到这个过程。对于拥有巨大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家电企业之如格力美的、保险之如平安太保都是基于类似的逻辑不断做大的。万华上一个周期低点是12元,250亿市值,现在回头看来,这个低点是再也回不去了。因为现在企业的净资产都有400多个亿(到年底),最悲观的净利润也有50个亿吧?所以,这样的企业,底部是不断被抬高的。

未来还有TDI投产、PMMA投产、PC第二套装置投产,以及2021年大乙烯装置也投产,以万华的能力至少不会做到亏损吧。这些都是增量,也许能带来10个亿,也许是5个亿的净利润。

而PE(TTM)虽然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的7.4倍,但大部分雪球价值投资者认为周期股的最高点PE是低的做不得数,但PB按年算也已经跌到了历史最低点2.5倍附近。考虑到万华持续的高ROE盈利能力,这个PB水平难言高估。

至于股价短期涨跌,也许短期会继续跌,对于持仓部分或许比较难受,但从边际的角度看,这不过是短期的波动。而股价的继续下跌却给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比较好的买入机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