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振宇

楊文彬,原菏澤市美術館館長。1957年出生于山東省菏澤市,現爲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菏澤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文博系統美術家協會副祕書長;菏澤市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山東畫院特聘高級畫師。曾獲文化部藝術“訪問學者”稱號。師從著名畫家李波、何水法、王小古諸先生。

因爲熱愛美術,他一直堅持在創作的道路上;他的畫攬衆家之長,現獨特風采;他在工作中喫苦耐勞,是一個繪畫和工作 “雙豐收”的藝術追隨者。這就是楊文彬走過的人生路。

堅持在創作的道路上

楊文彬,初中熱愛上美術,高中開始正式接觸到美術,一直到1975年高中畢業後,他在菏澤烈士陵園參加了工作。

“在烈士陵園工作期間,經常畫烈士像、連環畫,雖然從事自己喜歡的繪畫,但也是充滿了艱辛。”楊文彬陷入回憶。

在工作期間,楊文彬爲了給菏澤抗日英烈李冉畫像,他曾多次騎自行車到曹縣西北的革命老區韓集鎮和安陵堌堆。

“因爲李冉烈士犧牲的時間較早,沒有留下照片資料,當時我接到這個任務時怎麼畫?心裏非常爲難。”楊文彬表示。

功夫不負有心人,根據走訪調查和羣衆描述、以及當事人找來幾個和李冉烈士長的相像的人,楊文彬一點一點畫出了李冉烈士的畫像。

見過李冉烈士的老人都說他畫得非常像。

楊文彬一直有個大學夢,在烈士陵園工作期間,他一直堅持學習,並於1978年考入山東輕工美術學校,選擇了國畫專業。

在大學的日子裏,楊文彬正式接觸到系統學習,經常練習素描、色彩、速寫等,時不時還外出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學生活薰陶,楊文彬的藝術生涯開始步入正軌。

1981年,大學畢業後的楊文彬被分配到原菏澤地區文化系統從事影劇院工作,開始畫起了電影廣告。“工作之餘,我因爲熱愛美術並一直堅持國畫創作,這期間自己側重畫花鳥、山水創作。”楊文彬說。

1989年底,楊文彬被調到原菏澤地區博物館工作(1991年改名爲菏澤博物館),1996年菏澤市美術館成立,他擔任美術館館長直至2017年底退休。

繪畫、工作“雙豐收”

楊文彬對藝術的追求充滿了執着和恆心,他擅長畫牡丹、梅花、秋菊、墨竹、紫藤等,並主攻山水,注重畫面清秀優雅,盡寫自然之性。爲了提高自身繪畫水平,他經常總結自己的不足、虛心請教老師,加上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他在繪畫藝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近三十年來,楊文彬先後參加過全國第一屆、第三屆、第四屆山水畫邀請展;全國第六屆花鳥畫邀請展;全國牡丹畫展、省級畫展數十次,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楊文彬在專心搞繪畫創作的同時,還是一個“工作狂”。

楊文彬說:“行政管理工作肩負着教學、培養、少兒教育、羣衆教育等任務,工作量大、任務繁瑣,爲了搞好工作,加班加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帶隊外出寫生、組織美術活動佔據了我大多數的時間。”

在楊文彬的主持下,美術館的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績。全國第十屆藝術節,菏澤入選國家級作品3件、省級作品13件;第十一屆藝術節中,入選國家級作品4件、省級作品17件。

菏澤美術四十年新變化

四十年的變遷,菏澤的美術資源越來越豐富,藝術家的繪畫水平正穩步提升,現在我市在美術發展的道路上已經步入正軌。

說起改革開放菏澤美術四十年的變化,楊文彬說:“近年來,美術館通過舉辦展覽,定期吸引名家前來交流、爲廣大美術愛好者授課,經過努力,菏澤的美術品牌已經走上了‘大舞臺’,有很多藝術家站在了“全國之列,至今在北京打拼的藝術家就達130餘人,菏澤書畫隊伍的逐漸龐大就是最大的變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