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思维导图:你是如何变得不快乐的?学会这3个理论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上节课我们讲了情商的五个维度,这一课我们专门来聊聊情绪产生。生活中,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游戏打输了,你就会感到郁闷;听到一首喜欢的歌,勾起了过去的一些回忆,又不禁会伤感起来;被人怼了,气得说不出话;一到周五,心情就非常愉悦,等等。

概念理论:

我们可能好奇,这些情绪都是怎么样产生的呢?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就是,我们的情绪是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换句话说,这些情绪的产生,都有着各自的生理基础。总的来说,我们的大脑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个部分叫做大脑皮层,主要负责思考、决策、计划等等这些高级的认知功能,因此又被叫做“理性的大脑”。另一个部分叫做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扣带回,下丘脑这些,主要负责的是情绪、记忆、动机等,这些功能,因此又被叫做“情感的大脑”。

我们的情绪,就是由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共同去产生的。边缘系统可以产生迅速模糊的本能情绪;而大脑皮层则负责理性判断,然后再用理性去干预本能情绪。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理性,这是因为随着人的成长,大脑皮层对边缘系统的控制越来越强,本能情绪的表达就越来越受到调控了。比如小孩子饿肚子了就会一直哭,但成年人会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是第一方面,关于情绪产生的生理基础。然后第二方面我想说的是,早期的情绪研究中的三个很重要的理论,你可以听一听,挺有意思的。

第一个理论认为:我们是先有了这样的一个对事物的解释,然后有了解释之后才会产生相应的这样的一些情绪,就好像说我看到了一只老虎,然后我看到老虎之后,我首先产生的是这样的一个害怕的情绪,然后害怕的情绪就会引发我们的行为叫做逃跑。

{!-- PGC_COLUMN --}

第二个理论认为:其实我们不是一个先有情绪再有行为的,而是说我们先有了行为之后,然后我们再去解释那个行为,从而产生了情绪。比如说,我看到老虎之后我本能先去跑,然后开始跑了之后我再解释这样的一个跑的行为,一定是我害怕了,所以我才跑的。同样的道理,你不是因为开心了才笑,而是因为笑了才觉得开心。

第三个理论认为:我们情绪的产生是两个独立的路径,一个路径是我们对于事件的解释,第二个路径是相应的一些生理唤醒的状态。比方说还是看到老虎跑这件事来说,当我们看到老虎之后,一方面我们产生了害怕这种情绪状态的一些生理的表现,比方说发抖冒汗等等,然后同时我们也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逃跑的行为,这两个是同时产生的。

内容细化:

说完了情绪产生的理论,我想告诉大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我们的情绪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纯粹的,它可以分成原生情绪和衍生情绪这两大类。什么是原生情绪呢?原生情绪是你对触发事件的第一反应;而衍生情绪,顾名思义,就是由原生情绪衍生而来的,是对原生情绪的情绪化反应,也可以说,衍生情绪是对你感受的感受,是由情绪引发的情绪。

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有点绕,我来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开车回家,路上另一辆车突然变道开到了你的前面。这个时候,你感到很危险,也有些害怕,于是打方向盘快速躲开了那辆车。但是几秒钟之后,你可能会想:“太混蛋了!那个人是不是故意的?”这样想了之后,你害怕的情绪变成了愤怒,而这种愤怒甚至可能会引发你的攻击行为:开始以150公里每小时狂追那辆车。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你最初的害怕是原生情绪,后来的愤怒则是衍生情绪。原生情绪是单一的情绪,没有想法的参与,是对你所经历的事情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比如你遇到危险,本能地产生出害怕的情绪,害怕让你采取了躲避的行为。衍生情绪要复杂得多,可能你愤怒中又包含了被欺负的感觉,最后导致你产生违章超速的行为。

你可以想想你生活中,哪些是原生情绪,哪些是衍生情绪。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原生情绪本身,而在于衍生情绪让我们失去了理智,从而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

方法应用:

在了解了我们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之后,那么在方法应用这个部分,我想来讲一讲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对应上一节课我们讲到的情商的第一个维度:了解自身的情绪。其实我们很多人,之所以情商不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前提是他根本就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结果就沦为了情绪的奴隶。

比如说,日本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好斗的武士去问一位禅师,什么是极乐世界,什么是地狱。结果这个禅师就骂他说:粗鄙之辈,何足论道!意思就是你这个屌丝也敢来和我论道?武士听了之后就很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暴跳如雷,就拔出刀要杀了这个禅师。这个时候禅师跟他说:彼为地狱。意思就是:这就是地狱。这个时候武士突然就领悟到了,禅师所说的地狱就是指他受到了情绪的控制,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马上就平静下来,向禅师致歉鞠躬。而这个时候禅师又说:彼为极乐世界。

很多时候,当情绪来临时,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只是会被动的做出最习惯的反应。要减少或者说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有意识地去训练我们的“第三只眼”,利用这“第三只眼”来觉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目击者和旁观者,来对我们的情绪,以及我们对该情绪的想法,保持兴趣,但是不作出反应的这么一个过程。说得简单点,就是你不仅仅是在发怒,你在发怒的同时,脑子里有一个自我意识到了:“我感到了愤怒”,这便是自我觉察。

概括总结:

关于情绪产生就讲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第一,情绪产生的生理基础是我们大脑里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

第二,有的理论认为我们是先有情绪再有行为,有的理论认为我们是先有行为,再有情绪,还有的理论认为这两个是同时产生的;

第三,我们的情绪可以分成原生情绪和衍生情绪;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第三只眼来提高我们的情绪觉察能力。

结尾互动:

最后,留一个思考题,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去控制情绪?你可以先想一下。我会在后面的课程中为大家解答,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我是张昕,我们下节课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