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網信紅橋” 可以訂閱哦!

秋日的玉龍喀什河緩緩流淌,河畔的和田職業技術學院前不久舉行了首次開學典禮,這座“花園式大學”是天津援建南疆地區首所高職院校,它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標誌着天津市在和田地區的援建工作從幼兒園至高等院校“教育全鏈條”打造完成。

典禮上,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708名新生將分別進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子商務、服裝設計與工藝、烹調工藝與營養、園藝技術等5個專業學習深造,我市多所高職院校還將對和田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對口幫扶。

由“輸血”變“造血”,從粗放扶貧到精準扶貧。

今年以來,我市已累計向受援地區投入財政資金24.48億元,實施項目842個,選派幹部人才1277人,引入了天士力集團、天津食品集團等一大批企業,助推了2萬餘名貧困羣衆實現就業增收。

“精準到戶、鏈接到人”。近年來,天津結合受援地區資源條件,圍繞企業擅長、基層想做、羣衆能爲的思路,選產業、定模式、謀舉措,貧困羣衆通過扶貧資金、土地入股等形式建立利益鏈接機制,形成了獨具天津特色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機制。

甘肅省隴西縣有“千年藥鄉”之稱,但惡劣的自然環境致使當地經濟發展緩慢。家住隴西縣雙泉鎮胡家門村的程金有、包淑霞夫婦幾年來一直在自家的田地上栽種黨蔘。在村幹部的牽線搭橋下,老程與天士力控股子公司──甘肅天士力中天藥業公司合作建設中藥材藥源基地。這種合作到底劃不划算?老程算了一筆賬:老程夫婦加上兩個兒子,一家四口共分到10畝地,除去種植土豆、玉米等自用2畝地,另外拿出5畝地流轉給天士力中天藥業作爲中藥材藥源基地,除了500元/畝的土地租金,公司還會聘請他在田間打理農事,春天育苗、夏天拔草、秋天挖藥,一年下來一共能有8000元收入,農閒時還能外出打短工,中藥材都由公司統一收購,自己不用承擔暴漲暴跌帶來的風險。如今,胡家門村像老程這樣的農戶已經有十幾家。

在新疆和田地區和河北省承德市,天津食品集團聯合國家級肉羊核心育種場奧羣牧業投資近6000萬元,引進澳洲白羊和湖羊培育改良品種,實施百萬只肉羊良種擴繁養殖項目,目前,已完成縣級核心種羊場3個,鄉級種羊擴繁站20餘個,肉羊存欄近7000只,僅和田肉羊擴繁項目就直接幫扶1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

在青海省黃南州河南縣,由天津濱海聚成投資有限公司在當地創辦的青海聚能瀞度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功運行了七個年頭,累計向當地政府捐款捐水共計640.4萬餘元,爲當地提供就業崗位近百個,大幅提高了當地貧困人口的人均收入。在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由格瑞(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的多兒鄉達益村精準扶貧旅遊營地項目正在建設當中,項目建成後將發動當地羣衆成立旅遊合作社,開發原生態深度體驗旅遊及當地土特產的生產銷售。

當前,全市16個區與50個結對幫扶縣全面簽署了《攜手奔小康行動協議》,推動兩地街鎮、行政村以及醫院、學校、產業園區“一對一”幫扶,達成協作項目136個,投入資金近億元,實現了靶向幫扶、深度對接。一個個精準扶貧的項目助推了天津和受援地區人員的雙向流動。今年以來,按照幫扶地需求,天津和甘肅陸續互派1441名各類人才進行掛職鍛鍊和人員交流,着力開展傳幫帶、訪教習等活動。特別是今年8月,津甘兩地簽署了《天津市醫療支援甘肅省甘南州人民醫院項目協議》,天津10家三甲醫院採取“組團式、院包科”開展人才支援,以“師傅帶徒弟、專家帶骨幹,一對一幫扶帶教”等方式培養當地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同時,我市通過職教促就業、產業帶就業等多種途徑,開展“政、校、企”合作和“訂單培訓”,截至今年9月份幫助甘肅省轉移466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外出就業,幫助747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近就業,組織天津企業與3600多名未就業人員達成務工意向。

市合作交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全市各有關單位將進一步落實《天津市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三年行動方案》,健全完善脫貧攻堅基礎保障,以更大的魄力、更強的擔當、更實的作風,努力形成人人願爲、人人可爲、人人能爲的扶貧協作環境,全力助推受援地區早日實現脫貧摘帽。

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天津在行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