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是誰?后稷是周朝周人的先祖,姬姓,名棄,是黃帝的玄孫,帝嚳賀姜嫄的嫡長子。古籍記載:后稷生於稷山,封於有邰,爲堯舜之相,掌司農之神。教民耕種,被認爲是上古時代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后稷】

后稷故里那裏?山西省運城市的稷山縣說在他們那裏,他們哪裏有以後稷命名的大山---稷山。陝西省武功縣說在他們那裏,他們那裏是后稷當年的封地---邰。這是現在最爲主流的說法。由於后稷距今有4200年之遙,遠古遺存較少,山西的稷山縣和陝西的武功縣,都沒有考古的進一步支撐,目前爭議還沒有定論。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靈沼】

后稷的故里到底那裏呢?陝西靈沼宗周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研究團隊有了新的發現,他們通過查閱古籍,走訪民間,並以周文王說的爲準,得出了后稷的誕生之地―在長安靈沼的結論,已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周祖后稷】

夏、商、週三朝,無論是有辛氏女兒修己,吞喫薏苡懷孕而生夏祖姒禹,傳位兒子“姒啓”,還是帝嚳三妃簡狄,吞喫玄鳥蛋懷孕而生商祖“子契”,或是帝嚳元妃大嫄、誤踩巨人腳印懷孕l而生周祖“姫棄”(后稷)。

這些雖然都是神話傳說,但卻在昭示着相同的“天命”安排,寓意他們都是上天之子,這也是他們爲登上王位前的重要宣傳。

演繹巨人腳印稱爲“靈沼”的故事,更是西伯侯姬昌不違天命,尋根問祖,名正言順遷豊建邑(豊邑)的不二選擇。

話說公元前1059年周文王自西岐遷回靈沼,籌建中國第一座京城“豊邑”時,他認定這裏是他的34世祖姬棄的誕育之地,所以纔在這裏修建祖祠。故址在今長安、鄠邑兩區的南海子村、北海子村,後來兩村分別更名爲靈沼村和董村。周文王距后稷1100餘年,我們距后稷約4200多年,相對於周文王我們誤差較大,而且后稷又是他的先祖,更應比我們知道的詳細,靈沼---是周文王認定的后稷故里。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靈沼東村】

在靈沼這個地方,“棄爲兒時,屹巨人之志。及爲成人,遂好農耕,善相地之宜”。他在母親大嫄培養教育下,自幼喜水喜地,酷愛身邊一草一木。平日裏特別關注植物生長過程,注意觀察天氣冷暖變化對植物的影響。時不時還擺弄些泥土,琢磨和分析它們不同性能和適應對象。經過長期試驗和實踐,總結出一套農作物耕作方法。在充分掌握自然變化規律與植物生長關係的基礎上,認真選擇人們適合食用的五穀雜糧進行培育和改良。試種成功後,手把手教會並指導四鄰八村的鄉親們,按照四時節令,適時播種和收穫,奇蹟般實現了穀物爲人所用的良性循環。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老后稷廟】

“棄”的稼穡成功,徹底解決了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擺脫了人們依賴採擷野果充飢而野生植被幾乎荒蕪殆盡的惡劣窘境。感恩戴德的鄉親們紛紛奔走相告,四處傳頌“棄”的偉大功績。帝堯聞知後,第一時間順應民意,設立並推舉“棄”爲后稷掌管農耕,他首辦成均,傳授技藝,使天下人們均獲其利。堯帝大張旗鼓地隆重舉行了“封稷”大典,並昭告天下,將后稷誕辰之日--九月初九,定爲敬老節,以示對后稷的感恩之意,該節日承襲至今,已歷4100餘年。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馮村大頭爺】

後世在姬棄家鄉當年封稷之處(現靈沼馮村),植樹建廟,供奉他的神位,尊稱爲大頭爺(其雕塑造型僅是碩大無比的頭像,這種造型也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平日裏廟宇香火不斷。古時長、鄠兩縣,供奉后稷的廟宇解放初多達100多處,在解放後大部分遭到毀壞,唯留下了封稷之處的塑像。說起后稷廟,民間有這樣的傳說,廟的前面沒有牆,是爲了便於后稷觀察莊稼長勢。廟裏的功德頌這樣寫着:教民稼穡食爲天,農科始祖后稷傳。五穀豐登今勝昔,江流千里終有源。馮村西面的苗駕莊,古名:苗稼,本地相傳就是后稷教民稼穡的地方。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靈沼苗駕莊】

《詩經·大雅·靈臺》中的一句“王在靈沼”,引起了學者們的反思:周文王爲什麼要在靈沼?搞明白了靈沼是后稷故里,也就不難理解“王在靈沼”的原因了。研究團隊依據周文王的思維邏輯,定位靈沼就是后稷故里、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之地。

西安探祕:后稷故里新發現!

應張秉勤先生之邀,鬱慕明先生爲籌建修復的周文王祖祠題寫的匾額。

邰地(武功、扶風一帶)是堯帝分封給后稷的地方,該地區號稱后稷故里,也是史書有源。山西的稷山縣,宣揚聖祖后稷的功績也善莫大焉。相信,隨着考古的不斷深入,后稷故里將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書文:微塵

時間: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