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劍橋大學一女孩,爲了品嚐中國美食特意來到四川學烹飪。其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有愛好和願望,爲實現夢想,有些人甚至做了不少在別人眼中近乎瘋狂的舉動,可他們自己卻樂在其中。有人爲了愛好傾盡所有,有人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可他們自己卻甘之如飴。近日,記者採訪了冰城一些爲愛好而瘋狂的人。

【有膽量】19歲少年喜歡旅遊

拿着一把吉他從煙臺窮游到上海

30歲的劉小鋒在冰城一家國企工作,他說自己上高中時就喜歡音樂,做的最瘋狂的事是讀大學時利用假期做流浪歌手,從煙臺一路窮游到上海。“那時我在煙臺南山學院讀大二,19歲的我很想去上海看看,可是窮學生哪有什麼錢,正巧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外國留學生揹着吉他做流浪歌手窮遊大半個中國的經歷,想到自己一直喜歡音樂,會彈吉他,歌唱得也不賴,就在暑假背上吉他一個人上路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劉小鋒出發時,只帶了一百多塊錢,那個年代做流浪歌手的人還不多,剛開始由於受不了別人異樣的目光,他有些怯懦,直到身上的錢花光了,連喫飯都成了問題,他纔開始怯生生地在街頭唱歌。“一把吉他、一個揹包,些許零星的觀衆,第一次演唱,真的很緊張……”劉小鋒坦言,做流浪歌手收入很不穩定,收入太少時租不起牀位,只能住在火車站或者公園裏。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就靠搭順風車。最慘的是到蘇州時,連日陰雨無法在街頭唱歌,身上的錢用光了,他又患上重感冒。在當地的一家青年旅社,老闆得知他的情況後免費提供了食宿,還幫他熬了一大碗濃濃的薑湯,“接過那碗薑湯時我感動得都要哭出來了。眼看着要撐不下去了,是那家旅社的老闆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勇氣。”那年夏天,劉小鋒如願地完成了窮遊的旅行,第一次來到了大上海,登上了東方明珠電視塔,看到了波濤滾滾的黃浦江。

【敢投入】見不得書“睡大覺”

賣書人投資百萬建公益圖書館

付克舉這些年靠擺攤賣書,省喫儉用積攢下了100萬元。 61歲的他沒捨得用這筆鉅款去看遠方,而是拿出大部分錢在老家哈爾濱市雙城區開辦了一家公益圖書館。

不擅言辭的付克舉說自己幼年時就喜歡讀書,然而貧寒的家境使他不得不輟學。“當我提出輟學後,老師幾乎天天到我家找我父母談,希望能讓我繼續上學。可我兄弟姐妹七個,父母希望我早點兒掙錢幫着養家,我只好忍痛離校。”從此,他心中就埋下一顆渴望讀書、讓每個喜歡讀書的孩子都能讀上書的種子。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企業效益不好,他和愛人開始擺攤賣書,看到喜歡的書,付克舉還會珍藏起來。眼看收藏的書越來越多,但多數都在“睡大覺”,付克舉心疼起來。於是和家人商量,想開家公益圖書館,妻子和兒子都很支持。

2016年,他花60萬元買下一個半地下室。幾個月後,公益圖書館終於建好了,付克舉拿出自己收藏的四萬冊圖書安放在書架上,總投入近百萬。公益圖書館位於雙城區繁華地段,佔地三百平方米,如果出租,每年的租金就能得十幾萬,可是付克舉卻說“能讓喜歡讀書的人有機會讀到書,比賺錢更有意義”。開館以來,他辦理出了借書卡3000多張,僅今年“十一”假期就接待了幾百位讀者。

【興致高】七旬老翁愛文藝

手術後線還沒拆就忙着排練

都說中國廣場舞大媽走到哪就把廣場舞跳到哪兒,其實中國的大爺愛好起文藝來也一點兒不含糊。70歲金鐵山就是如此,退休後每天不閒着,經常被哈市各大社區請去爲社區的老年文藝愛好者講課。金鐵山中學時代就喜愛音樂,但一直沒有機會深入學習。退休後他重拾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唱歌、跳舞、彈鋼琴和手風琴、作曲等,幾年下來吹拉彈唱樣樣皆行,後來還組建成立了“和諧之聲藝術團”,因爲業務能力強,工作熱情高,他擔任了藝術團團長兼藝術總監、大合唱指揮。

說起參與熱情,金鐵山是真高,幾乎就沒缺過團裏的排練課,而且從不遲到早退。有一次,金鐵山上課時突然中風嘴歪了,老夥伴們都嚇哭了,他硬是堅持到下課纔去醫院看病。後來有一次金鐵山動手術,術後第六天還沒拆線呢,他就來到排練場,和大家一起準備節目。

有了這種全身心地投入,也讓金鐵山在藝術道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曾獲黑龍江電視臺“K歌一下”獨唱周冠軍,被稱爲“哈爾濱市老年歌王”。而他組建的“和諧之聲藝術團”,在哈夏專場音樂會、中俄文化餐飲博覽會專場演出、歌頌黑龍江大合唱比賽等大型活動中多次獲獎,受到哈市老年人的熱捧。

【夠極致】把愛好玩成“精品”

爲獲集郵界“世界大獎”遭遇險情

要說把愛好玩出極致的,要算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容器設計與製造研究所王若維所長了。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這名航天人喜歡上了集郵,主攻中國載人航天郵品,從此把工作和集郵有機結合在了一起。業餘時間,他全身心投入到集郵中,如今已經成爲全國航天集郵方面的“領軍”人物之一,用集郵的方式來記錄中國的航天曆史。他的“神舟飛船及其太空飛行封”郵品2016年在美國紐約世界郵展中獲得了大鍍金獎,這相當於運動員在“奧運會”拿了亞軍,第一次有全部中國航天郵品郵集獲此殊榮。

爲了收集郵品,王若維可謂不懼困難。我國第21顆返回式衛星即將着落時,爲了獲得距離衛星落點最近郵局的日戳和搜救直升機機載紀念封、機長簽名封等有價值的郵品,他和朋友駕車快速冒雨行駛在四川一蜿蜒的山區公路上。忽然,一聲巨響,車子突然爆胎,汽車失去控制,幸運的是當時汽車正行駛在一段由山體挖出的路段,兩面的石壁擋住了汽車的翻滾和衝撞,才讓他有驚無險。處理事故的警車趕到後,王若維在警車的幫助下來到公路出口,乘坐公交汽車繼續趕往衛星落點。離落點的最後4公里是山區水稻田,爲趕時間他不顧一切走上窄窄的田埂,摔了一跤又一跤,成了泥人,可王若維無怨無悔。深厚的專業知識和長期的航天工作經歷,讓王若維在航天集郵的過程中,具有更多的優勢,也保證了他在航天集郵方面的高度和品質。採訪中記者看到,他書房裏100餘個集郵冊,裏面滿滿都是珍貴的航天郵品,這些郵品承載着的祖國的航天科技成就和真實的航天故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