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晚高峯觀軍情》10月21日電(記者 王銳濤):美國總統特朗普20號宣佈,美國將退出1987年與俄羅斯簽訂的《中導條約》,理由是俄方違反了條約規定。對此,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21號強硬回應稱,如果美國繼續單方面退出協議,俄羅斯將採取一系列報復措施,包括軍事措施。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將對國際安全帶來怎樣的影響?就相關話題,記者採訪了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將爲您作深入解析。

1987年,里根和戈爾巴喬夫在白宮東廳簽署《中程導彈條約》

《中導條約》是冷戰時期比較成功的軍備控制協議

《中導條約》全稱是《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由美國和蘇聯於1987年12月8號簽署。條約規定兩國不再保有、生產或試驗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介紹,《中導條約》曾經是冷戰時期比較成功的軍備控制協議。

《中導條約》本身起作用的時間是很長的,雖然當時它是冷戰背景下的產物,但是它對於當年的美蘇,以及後來美國、俄羅斯在中導領域是起到的很大的限制作用的。但是它當時限制的是陸基,它對於海基和空基發射的巡航導彈包括彈道導彈,實際上它本身是沒有限制的。所以雖然它執行的很成功,是冷戰時期比較成功的軍控協議,但是隨着時代發展,確實面臨了非常大的挑戰,和目前美國、俄羅斯的裝備出現了相背離的問題。

從當時情況來看,當時美國是有潘興中程導彈的,射程是1800公里。潘興導彈能夠攜帶核戰鬥部和常規戰鬥部。在使用常規戰鬥部的情況下,它的射程可以達到2500公里。相比之下,蘇聯的中程導彈打不到美國,除非它是從楚科奇、堪察加等地發射,能打到阿拉斯加,但是當時蘇聯中程導彈要想打到美國本土還是很困難的。美國潘興中程導彈可以對蘇聯縱深國土進行打擊,最大射程甚至可以打到莫斯科、打到烏拉爾,形成了不對稱的戰略形式,所以蘇聯才一定要和美國籤這個條約。而且爲了達成這個條約,前蘇聯自己銷燬的武器庫裏的武器是美國的兩倍,也就是它自身銷燬的是相當多的,它自己大概銷燬了1800多枚,對方實際上只有800多枚,所以最終它達成的效果,也就是確保了整個蘇聯本土的安全。事實上當時雙方的導彈實力是不對等,這應該是當時很重要的背景。

據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20日,美國總統宣佈美國將退出與俄羅斯於1987年簽訂的中導條約,理由是俄方

美國爲退出《中導條約》蓄謀已久

20號,特朗普在內華達州參加活動時表示,“俄羅斯違反條約好幾年了。我不知道爲什麼奧巴馬任職時不和它們談談,爲什麼奧巴馬沒有決定退出這個條約。”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分析,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蓄意炒作外部軍事威脅,爲撕毀《中導條約》進行了一系列鋪墊,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其他國家,看到美國這一決定並不感到意外。

從2014年到現在,美國的高層政要和美國負責武器裝備的高級管理人員都在指責俄羅斯違反了這個條約的規定,所以美國必須要把綁在自己身上的繩索給剪掉。這當然是美國一貫炒作的理由。

美國認爲俄羅斯究竟是哪一款導彈違反的《中導條約》,它叫做9M729,這型導彈和大名鼎鼎的口徑導彈是有聯繫的,也就是美國現在真正限制的是俄羅斯以口徑巡航導彈爲原形來發展的陸基巡航導彈。因爲這型導彈曾在敘利亞戰場上多次使用過,而且有了非常好的打擊效果。雖然它是海基發射的,但是能不能放在陸基,美國認爲是完全可以的,所以美國就認爲俄羅斯就是在研發、部署。

當然從一個更大的背景來看,美國認爲當時的《中導條約》是美國和前蘇聯簽署的,所以它對於其他國家沒有約束力。美國認爲目前俄羅斯、中國在陸基巡航導彈方面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

戰斧式巡航導彈

美國是破壞《中導條約》的始作俑者

報道稱,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理由是俄方違反了條約規定。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看來,美國纔是破壞《中導條約》的始作俑者。

美國沒有權利指責俄羅斯、中國,它自身也有發展陸基中遠程導彈的計劃。去年,美國參衆兩院推進了一個立法工作,明確的要求美國國防部也要研發一種射程是條約所禁止的陸基巡航導彈。

目前,雖然美國陸軍的戰術導彈系統本身射程達不到500到5500公里中導的範圍,但是從美國現有實力來看,未來美國具備進一步改進的能力。

近年來,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場上大量使用了無人機。無人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只要它改變形狀,它和導彈的本身性能是完全一樣的。實際上,美國自身很多的研究領域,對《中導條約》也是一個事實的破壞,只不過採取了更隱蔽的形式。比如說戰斧,美國未來就可以將這樣巡航導彈作爲原型,把它真正放到陸地上發射。

陸基中遠程巡航導彈的計劃不是空穴來風。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特立一個專門的項目-常規公路機動的陸基巡航導彈系統,明確要求導彈射程要在500到5500公里之間。

美國退出條約已是大概率事件

按照《中導條約》規定,美國宣佈退出後必須再等6個月時間,屆時退出條約的決定纔會生效。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分析,美國最終退出《中導條約》已經是大概率事件。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很難認爲這是一個恐嚇。從特朗普去年上臺到現在,它退出的國際條約是不少的。在特朗普的眼裏,只要有利於美國在軍力方面的優先發展,很多的條約是可以無視的。

作爲當時非常重要的對雙方的約束,如果說美俄都不發展這個射程的導彈,對於歐洲是一個福音。但是從這幾場局部戰爭,包括美國所主導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也包括敘利亞戰場,美國實際上也在評估,它今天的武器裝備體系相對於當年雙方在簽署《中導條約》的時候,是不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這個優勢不在自己手裏,而自己又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中導條約》的約束,美國會覺得得不償失。

我們可以看一下特朗普整個的發言,他總體覺得美國喫虧了,好像美國是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好像只有美國在嚴格遵守這個條約,而其它國家都沒有遵守。所以美國認爲一定要把捆綁雙手的繩子剪掉,那麼它就能名正言順地發展中程導彈。在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當中,雖然陸基巡航導彈項目已經立項,但也只是一個永遠不能公開說明的祕密。退約後,美國就可以公然地將它列入到裝備發展序列計劃裏,而且未來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戰場。

美國“退約”或引發新一輪核軍備競賽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認爲,美國一旦真正退出《中導條約》,將是世界核裁軍進程的倒退,可能會引發新一輪核軍備競賽。

美國又要廢止對於目前整個國際均衡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條約,這會引發非常大的動盪。美國、俄羅斯一旦在歐洲大規模發展進攻性武器,有可能引起其它方向的連鎖反應,很多其他國家都會投身到這樣一個武器系統的研發,這個潛在的負面效果非常大。

如果這兩個國家它們放棄了核威懾的基本協定,恐怖的核均衡最終被打破,它實際上對於整個全球性的核裁軍進程是一次巨大的顛覆。這不是一個國家自己的事情,它實際上影響到整個世界的核武庫未來裁軍的進程,而且這個進程經過多年國際社會的努力,走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核武器對於國際社會的和平安全發展是有害的,而且核大國應該做出表率,就是它們應該站出來削減自己的核武庫,如果連這樣的趨勢都會被顛覆,應該說它引發的負面效果是很大的。

節目嘉賓:李莉;

節目採製:王銳濤;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消息來源:CNR國防時空

本期編審:孫 利

責任編輯:朱西迪、李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