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0月20日,2018(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召開。本屆大會以“開放新格局,合作新模式”爲主題,以“一帶一路”礦業國際產能合作爲切入點,着力推進全球礦業界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共設60場高峯論壇,演講嘉賓就當前全球經濟和礦業發展的現狀、形勢、趨勢分享了精彩和獨到的見解,對於國際礦業界、特別是中國礦業界深刻把握礦業發展趨勢,堅定未來的發展信心,推動促進全球經濟和礦業投資合作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截至10月20日閉館,大會註冊代表5088人,其中國外代表906人;另有專業觀衆6079人,參會參展代表總數達11167人。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景河:具備全球競爭力纔是真正的成功

陳景河

陳景河認爲,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礦業企業,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基本金屬消費量佔全球5%以下,而如今,已經達到了50%左右。“回顧紫金礦業過去25年的發展,紫金礦業過去的成功主要是搭上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順風車。國際化是未來的重大考驗,紫金礦業能否在國際礦業市場上脫穎而出,具備全球競爭力,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他指出。

關於當前礦業市場及走勢,陳景河分析:“礦業市場走勢隨着金融起伏有波動,近幾年礦產價格全面回升,我認爲是過去超跌反彈,大部分礦業企業得到了喘息機會,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大量中小礦山關閉,市場供給出現了短期的下降,礦產品價格的抬升。儘管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減緩,但是中國經濟韌性、可持續性保持增長速度仍然可以預期。個人認爲目前市場價格正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期間,上下在15%左右的波動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不具備大幅度上揚的條件,下部則有成本支撐。”

新的發展時期,對礦業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陳景河指出,礦業開發必須實現與環境和諧統一,高度重視安全環保和職業健康,這是礦業企業生存發展的紅線;礦山開發難度顯著提高,投資金額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是基本要求,但國內具備條件的礦山並不多;礦業政策發生了較大變化,中國礦業政策有進一步收緊的趨勢;地質勘察和礦業投資風險進一步提高,權益金制度出臺後,企業不僅要承擔風險勘查的投資風險,甚至還要在採礦證獲批之前繳納鉅額的權益金。    

面對新一輪發展與挑戰,我國礦業企業應該怎麼做?

陳景河說:“中國礦企大致有兩種選擇,一個是立足於現在,努力改善企業經營狀況;二是採取進取型策略,主動投身國內外礦業市場,爭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陳景河認爲,“走出去”是部分中國礦業企業重要決策。中國是全球礦產品消費超級大國,但是礦產品價格方面並沒有話語權,主要是因爲中國公司控制進出口礦產資源容量比較小,礦山產量比較低,開採成本相對比較高,絕大部分礦產品自給力低於30%,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新的發展時期,隨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大型跨國礦業企業是新時代的要求,更是周圍礦業企業主動的決策。

就中國礦業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陳景河談了幾點看法。他指出,有相當部分中國礦業企業已經基本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缺乏的是海外運作經驗和國際化人才,而經驗與人才只能靠實踐獲得和培養。 第二,礦業是艱苦行業,每個礦山又都要獨立設計,中國人的喫苦耐勞和敬業精神是全球公認,礦業是最適合中國人的行業。第三,礦產資源是礦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條件,到礦產資源豐富和開發程度較低的地區去,纔可能實現價值投資。第四,礦產品是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中國需要一批優秀大型-超大型跨國礦業公司,爲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保障。

陳景河還就礦業法規、礦業的基礎性地位、礦業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權益金等提出了建議。他建議 ,除了安全和環保等法規進一步加強之外,要進一步減少政府審批強化市場機制,尤其是要保障地質勘察投入及礦山資產法律潛力;分析認識礦業基礎性地位,礦業可以實現與環境保護相對統一,更加客觀科學看待礦業開發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要形成有利於礦業企業走出去的環境,爲礦業企業開闢國際化綠色通道,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礦業企業要加強綠色發展、安全發展主旋律,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深化合作共贏,全面推進黃金行業高質量發展

宋鑫

宋鑫在企業高管論壇上發表演講,就黃金行業及黃金企業如何堅持開放發展、深化合作共贏,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與大家進行交流。

宋鑫表示,近年來,我國黃金行業秉承開放理念、深化改革創新,保持了良好發展趨勢。黃金產量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黃金消費量連續5年保持世界第一,黃金市場迅速成長,黃金交易發展迅速,黃金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二。

宋鑫分析了目前黃金行業發展面臨的全球大環境和國內經濟發展態勢。同時,指明瞭黃金行業發展情況,一方面,各大黃金集團進行資源整合、併購重組、轉型升級,爲相互間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供了有利時機。另一方面,新環境稅法正式實施,倒逼各企業加大環保設施和工藝升級的投入力度;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已經在部分省市實施,將對下一步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宋鑫指出,面對新形勢,黃金企業必須深化開放合作,開展務實交流,紮實推動黃金行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始終樹牢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理念。一方面,充分發揮中國黃金協會的協調、指導作用,在關係行業生死存亡的重大政策問題上,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行業訴求,捍衛行業利益;另一方面,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特別是藉助“一帶一路”產業互補優勢,打造黃金產業上下游流通閉環,實現資源整合。

第二,要始終聚焦增強成本競爭力。宋鑫表示,近年來,中國黃金在持續狠抓優化“五率”、降低“五費”的基礎上,把全過程成本管控作爲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深入開展全過程成本管控,成本控制力持續優化。從2014年組織開展優化“五率”工作,到把2018年確定爲以全面提升資源質量、資產質量、安全質量、經營質量爲核心的“質量變革年”,累計增效12.76億元。

第三,要全面深化企業改革。一方面,中國黃金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開展 “處僵治困”、壓縮管理層級及減少法人戶數、“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重點工作;另一方面,穩妥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不斷深化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全面啓動實施了集團總部機構改革,着力形成總部是決策投資中心、板塊是利潤中心、企業是成本中心的管控模式。

第四,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近年來,中國黃金把科技創新一直襬在非常突出位置,瞄準行業前沿,緊扣企業需求,大力開展科研攻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宋鑫介紹說,目前中國黃金擁有行業唯一的國家級黃金研究院和設計院等研發平臺,累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16項關鍵技術入選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同時通過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番,目前全集團有高新技術企業23家,今年底有望達到30家。

第五,要堅持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宋鑫強調,在黃金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做到既開發金山銀山,又保護綠水青山。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安全生產、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形成各負其責的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他表示,中國黃金集團今後新建礦山要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現有生產礦山要加快改造升級,切實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健:“一帶一路”倡議爲礦業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性機遇

焦健

2017年以來,礦業經歷了短暫的復甦,但是在全球貿易衝突誘導下,全球宏觀政治經濟形勢動盪仍在延續,美元進入加息週期,新興經濟體風險加劇,一段時期內市場不確定性因素依然比較高。“儘管如此,我們對全球礦業中長期發展前景依然要抱有信心。”焦健指出。

首先,我國需求持續增長,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時期,城鎮化進程還將深入開展。同時,我國經濟正在加快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的發展階段,中國仍將是拉動全球金屬礦產品需求增長重要引擎。

第二,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有巨大增長潛力。特別是東南亞、南亞和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有待加速推進。這些地區中長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驅動全球新一輪需求增長。

五年來,“一帶一路”正在從倡議變成現實,爲礦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利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進而提升礦產資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金屬礦業領域有獨特發展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域必將在全球礦業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礦業開發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焦健建議,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爲礦業發展重點區域,加強這一區域的礦產資源勘察、前期開發研究等,推動“一帶一路”礦業發展不斷走向成熟;持續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礦業投資力度;加強“一帶一路”區域礦業開發合作,加強行業內橫向合作以及產業鏈縱向合作,不斷深化互利共盈。

焦健表示,中國五礦集團在“一帶一路”領域長期與沿線國家從事金屬礦產品貿易,承建了大量礦產資源開發和冶金建設項目,形成了爲金屬礦業企業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和工程建設運營一體化全生命週期服務能力,將繼續堅持規範運營和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繼續與“一帶一路”共成長。

中國鋁業集團副總經理張程忠:找準定位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張程忠

新時期,如何正確界定經濟社會發展中礦業的地位,如何看待礦業的未來,如何實現礦業的高質量發展,這些問題已經成爲歷史性的課題,擺在了礦業人的面前。

張程忠認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對礦業自身的定位進行再認識。

首先,礦業決不是粗放型產業。長期以來,國內礦業在“大礦大開,小礦小開”“有水快流”的錯誤思想指導下,片面追求發展速度,追求高額回報,礦業准入門檻低、規模小、工藝裝備落後、技術水平低,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安全問題突顯,使粗放發展、破壞生態、污染環境一度成爲某些地區礦業發展的代名詞。“需要強調的是,粗放式發展決不是礦業本身固有的特點,而是錯誤的發展觀、不負責任的發展理念指導下的產物。”張程忠表示,只要秉持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轉變發展方式,礦業發展一定可以在創造財富、造福一方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其次,礦業決不是夕陽產業。我國人口衆多,人均消費量低;大宗礦產品稟賦差,對外依存度高;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遠沒有結束,城鎮化建設剛剛拉開序幕,主要礦產品消費雖增速放緩,但消費總量仍將在高位運行並將持續一段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依然離不開礦產資源的支撐。“一帶一路”倡議助力下的全球經濟,必將帶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振興,也將進一步釋放對礦產品的剛性需求。張程忠認爲:“新一輪產業革命,特別是風能、太陽能和儲能電池三大技術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大量的稀有、稀散、稀貴等新興戰略礦產資源的保障。因此,礦業發展的前景依然光明。”

第三,礦業決不是低端產業。“由於礦產資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決定了礦產資源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和較高的經濟價值,以規模大、品質優、可擴產爲開發對象的礦業項目,並不能因爲其處於產業鏈的前端,就影響其成爲價值鏈的高端。”張程忠表示。我國政府已經將資源綠色開釆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礦業企業可以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並在各方面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從某種意義上講,礦業不僅是高技術行業,而且在引領技術創新。

在張程忠看來,礦業的發展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首先,要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目前,我國礦業行業集中度低、礦山規模小、經濟效益差,這種粗放的經營模式既不能實現綠色礦業的目標,也難以把礦業打造成高技術、重資本、高標準、高回報的高端產業。張程忠認爲,應當提高礦業門檻,尤其要提高技術、環保門檻,防止由於過低的准入門檻,導致投資主體多、惡意競爭、無序競爭,最終導致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

其次,要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礦業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持續不斷地爲社會經濟進步提供資源。礦業的發展要對環境、生態負責,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地質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的擾動,實現造福一方民衆,留下一片綠水青山,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第三,要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礦業企業要加大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的力度,通過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礦業,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減少污染,加快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張程忠表示,要堅持問題導向,學習、引進、研究先進技術,提高礦山數字化、智能化開採水平,爲礦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基礎。

第四,要堅定不移走合作發展之路。礦產資源不均勻分佈的特點,決定了礦業的發展離不開跨地區、跨行業、跨專業的合作,礦業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是歷史的必然。張程忠呼籲,礦業同仁要自覺抵制貿易保護主義、資源民族主義,打破投資壁壘,促進全球礦業互利共贏。

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永勝:綠色發展、國際化和互聯網推動黃金礦業跨入新時代

劉永勝

2007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276噸,成爲世界第一大產金大國,至今已經連續11年保持這一優勢地位。同時,中國還是全球第一大黃金消費國、第一大黃金加工國,已成爲世界黃金產業的領軍者。

劉永勝認爲,中國黃金工業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得益於改革釋放的發展紅利,主要受資本和資源兩大動力支撐。國內主要黃金企業相繼踏入資本市場,解決了行業發展“錢從哪裏來”的問題,形成了資金優勢,對行業整個佈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奠定了這十幾年的行業競爭發展格局;在密集上市的同時,國內黃金礦業巨頭大量“跑馬圈地”,解決了“錢到哪裏去”的問題。據統計,目前,中國四大黃金集團佔了全國超過60%的黃金資源,形成了各自全國佈局的資源版圖。

“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曾經推動中國黃金礦業發展的兩大動力,目前已呈疲態。從2008年到2017年中國黃金產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爲4.2%,比2003年到2012年的年符合增長率下降3個百分點,並且2017年全國黃金產量下滑6%,今年上半年全國黃金產量與去年同比下滑7.87%,說明這兩大動力在逐年衰減。”劉永勝指出。

黃金行業面臨着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思考中國黃金礦業未來發展的新動力,是整個行業的新課題。“中國黃金礦業未來發展,應藉助與綠色發展、國際化與互聯網三大新動力,實現中國黃金礦業的鳳凰涅槃。”劉永勝認爲。

首先,綠色發展是推動黃金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把握生態礦山建設和綠色科技創新兩大關鍵。環保生態、綠色發展是黃金行業未來重組的動力,優質企業將依靠綠色發展能力獲取更多資源和優勢,並在新一輪產業整合中勝出。綠色礦業技術將成爲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招金礦業相繼在冶煉加工、資源綜合回收領域取得了一些研發成果,正在對深部開採、難選冶資源綠色開發利用、三廢資源化利用、生態復墾等項目進行綠色科技攻關。

第二,國際化是中國黃金礦業融入世界礦業的必經之路。  “國際化方面,中國黃金礦業面臨着兩大機遇,一是國家意志,包括‘’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是中國黃金礦業國際化難得的歷史機遇。二是資源錯配,目前國際資本市場黃金類礦業公司股票估值處於相對低谷期,是國內礦業企業進行海外價值投資較佳的窗口期。”劉永勝表示,國際化首先要實現“四化”,即股權的多元化、運營的本土化、發展的生態化和融資的國際化。

第三,基於互聯網新技術的產業升級是中國黃金礦業發展的第三動力。對此,劉永勝認爲要打造五個“互聯網+”。一是互聯網+裝備,建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礦山。隨着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應用物聯網、機器人、傳感技術逐漸程度,基於互聯網技術實現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值守、智慧礦山建設,將深刻改變中國黃金礦業。二是互聯網+管理,打造內部數字化管控管理新平臺。通過應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實現管理手段、管理流程的再造,通過讓數據多跑路,提高管理效能。三是互聯網+市場,建設資源優化配置的運營平臺;四是互聯網金融+礦業實體經濟,建設低成本融資平臺;互聯網金融+礦業實體的模式將是一種趨勢,蘊含着巨大的成長性。五是互聯網+人才,建設開放性、綜合性發展平臺。

洛陽欒川鉬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朝春:海外投資要有清晰的戰略指導和原則

李朝春

李朝春指出,礦業是一個準投資和準金融的行業,  具有長期性、週期性特點,一定要去正確分析它的特性。海外投資不是爲了併購而併購,不是爲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要有一個清晰戰略指導。在清晰戰略指導下,才能認清形勢。李朝春介紹,洛陽鉬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堅持“5C”原則,即“品種、成本、現金流、耐心、合作”。

“礦業投資邏輯也比較簡單,但實際上價格很難控制,對於礦業公司來講就要做到成本最優,最具競爭力,所以在挑選投資標的,在進行新的投資項目的時候對於成本的把控非常關鍵。”李朝春說。

合作也是海外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李朝春指出:“這一次的交易對手也許就是未來的合作伙伴,要給予對方一份信任和友誼;保持穩健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纔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願意跟你合作。此外,要與當地政府和社區找到和諧共同發展之路,對於業務拓展、公司未來投資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有色金屬報

瞭解更多有色金屬行業資訊請訪問中國有色網

https://www.cnmn.com.cn

責任編輯:彭雨晨

感謝關注中國有色金屬報 中國有色網

微信名稱:中國有色金屬報

微信號:cnmnyouse

聯繫電話:010-63941669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