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萊道君

來源丨萊道區塊鏈(laidaoblockchain)

區塊鏈技術在主流經濟體內,被承認的都是依附傳統企業,純區塊鏈的企業,至今尚未被主流的國家正名,主要原因在於,單獨的區塊鏈企業或多或少的涉及威脅法定貨幣的加密貨幣業務,如果不涉及基本上很難尋覓到商業模式。

衆所周知,在區塊鏈行業最賺錢的無非是兩類,其一是以幣安爲代表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其二既以比特大陸爲代表的挖礦業。其中交易所行業,不用說了完全遊離在監管之外;儘管挖礦業沒有被國家明文禁止,但是其業務也沒有被正名,一直在法律紅線處徘徊,要不比特大陸的上市怎麼會遭擱淺?

比特大陸上市遭擱淺

成立5年的礦機制造商比特大陸,是幣圈的礦機市場龍頭,也是令幣圈隨時都顫抖的“礦霸”,估值上百億美元,在2018年9月26日,赴港遞交了招股書。

招股書中顯示,這家成立僅5年的公司,從2015年開始,其收入就呈指數級增長。尤其是2017 年底,比特幣價格登上歷史高峯,也爲站在峯頂賣礦機的比特大陸帶來 25 億美元的年收入,幾乎比肩半導體鉅子英偉達。這種喜人漲勢一直延續到 2018 年上半年。

不僅如此,從礦機中獲益的比特大陸,還開始重視AI芯片的研究。當時,爲了研發芯片,比特大陸在加工費及原材料成本項(主要指芯片製造及封測費用)的費用就高達14.76億美元,佔據了半年收入的一半之多。按照 Frost & Sullivan 研究顯示,比特大陸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和全球前十大無晶圓廠芯片設計公司。

儘管,比特大陸業績喜人,但是依舊無法逃脫加密貨幣和法定貨幣衝突的魔咒。和其它兩家頭部礦機制造商,嘉楠耘智、億邦國際面臨一樣的境地,上市受阻。港交所主席李小加也發聲稱,(三家加密貨幣礦商)不符合港交所“上市適應性”的核心原則。

這意味着,以比特大陸爲代表挖礦市場,在香港IPO道路上慘遭擱淺。

交易所上市步履蹣跚

不僅僅礦機市場想借港股正式進入主流大衆視野,加密貨幣交易所也是,其中就有頭部交易所火幣和OK。

其實,早之前,火幣集團李林就有藉助大陸新三板登陸主板上市的想法,在2016年2月4日,李林通過新三板以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北京協力友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般固科技1,953,000股股份,佔般固科技總股本的30%。在2016年2月3日前,李林已於2016年1月通過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購入般固科技803,000股股份,李林先生合計持有般固科技2,756,000股,佔般固科技總股本的42.34%,隨後繼續增持到369.2萬股,持股比例達51.03%,成爲新三板掛牌企業“般固科技”的實際控制人,並在4月將公司更名爲“財貓網絡”。

但在轉板條件和程序方面,內地上市需要股改加上上市輔導,實行的是券商通道制,經有關部門審批,產業政策有偏向,對資產規模和盈利記錄有要求,強調企業資產經營一體化,減少關聯交易。依據目前的政策來看,火幣是不可能在內地成功上市的。而香港上市需要完成股改和有關部門審批,造殼無需股改,另外,有業務記錄的要求、創業板無盈利方面的要求,對內地不同性質的企業無區別對待,內地民企受到歡迎,更強調股東和管理層的穩定,避免關聯交易。並且內地和香港對比,數字貨幣看法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因此,火幣在2018年8月份,收購港交所上市公司桐成控股。桐城股份爲一家擁有近30年曆史的EMS製造商,並在港交所上市。主要製造電氣相關產品、電源及電子產品,包括螺管線圈、電池充電器解決方案及電源、LED照明等。

火幣集團及其控股人李林,在市場進行了買入,共計買入了221,781,668股,買入均價爲2.72港幣,總計金額爲6億港幣左右,佔股超70%,欲借殼上市。

同樣的套路也在OK身上出現,今年1月份,OKEx 交易所創始人徐明星通過場外收購,獲得港交所前進控股 60.49% 的投票權。前進控股是一家從事地基工程相關業務的公司,業務包括打樁施工、鋼筋混凝土、設備租賃等,也欲借殼上市。

儘管,成功借殼,但是火幣和OK它們核心交易所業務始終無法裝進這個殼內,也意味着從股市中能融到的錢少的可憐,真正的成功上市依然遙遙無期!

區塊鏈企業何時會被正名?

區塊鏈企業到底何時才能被正名,關鍵是要看主流國家對於區塊鏈經營產品的認可程度,我們這裏僅僅講的是能製造出商業利潤的加密貨幣區塊鏈企業,那麼這些區塊鏈企業經營的產品既是加密貨幣。對於加密貨幣來說,爲了方便理解,我們暫時賦予它“假錢”的概念,從主流的挖礦市場和交易所行業來分析。

比特幣的挖礦市場,除了承擔維護比特幣網絡的安全外,還承擔發行的重任,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通過貢獻算力,來獲得比特幣網絡的獎勵。如果比特幣是假錢,那麼礦機就是製造假錢的機器,那比特大陸就是製造假錢機器的企業。那麼,我們就很容易明白,無論比特大陸技術多麼高級、盈利能力多麼旺盛,只要涉及到直接加密貨幣生產的業務,就很難獲得上市的資格!

如果說比特大陸是生產假錢機器的企業,那麼交易所就是販賣假錢的組織。毫無疑問,這是暴利,並且2018年初也表現的異常亮眼,僅半年時間加密貨幣交易所數量就過萬。儘管,交易所盈利能力強,但似乎是非法所得,但凡是一個強調法定貨幣控制經濟體的國家,都很難將交易所納入傳統企業。對於這些劍走偏鋒的企業,當然是以遏制爲主,監管爲輔,上市之路恐寸步難行。

要想製造“假錢”機器的企業和販賣“假錢”企業被正名,那就是讓“假錢”形成購買力同時得到中心化組織(國家)認可,這樣在中心化的體系下,才能夠和傳統企業擁有共同的上市審覈標準,進而謀求上市,這是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

比特大陸等區塊鏈企業上市受阻,並不是偶然,而是體制內的必然,所以要想類似企業被正名,只有讓加密貨幣廣泛被接受,進而影響中心化組織態度的改觀,才能從根本上爲區塊鏈企業正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