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发生了一件马嘉理案:英国驻清使馆的翻译擅自带领一队英军到云南耀武扬威,杀了不少老百姓,结果被当地老百姓奋起反抗给打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秉承“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原则,把腊都、儿通瓦等二十三位抗英勇士斩首,还免了腾越镇总兵蒋宗汉、同知吴启亮的官职,左营都司李珍国也被革职下狱,北洋大臣李鸿章因此跟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签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到安徽,巡抚萨尔图·英翰惋惜痛恨中又不无得意:“岑毓英这事儿做得不干净,你看我悄悄地杀了洋教士都没事儿!”

英翰所说的岑毓英是当时的云贵总督,也相当有骨气,甚至有史料说是他下令干掉了马嘉理(以英人马嘉里游历内地不受约束,遣人杀之),但是保密工作没有做好,被英国人抓住了把柄,只好推出一帮无辜的手下出来背黑锅:平头百姓被杀,中级官员受了处分。当然那处分就是做给外国人看的,风声过后大家官复原职,就是因此升迁,那就不是外国人关心的事情了。因为他们通过“马嘉理事件”已经捞够了好处:清廷道歉了,还得到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通商口岸,至于马嘉理的尸骨,爱哪去哪去了——其实前不久发生的沙特卡舒吉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必然也会与马嘉理事件惊人的相似。

岑毓英因为马嘉理吃了亏,戴王冠的骆驼也必然会因为卡舒吉出血割肉,没个一两千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英翰很有资格偷笑:“使我办得不干净,亦如云南,国家又不知赔却若干矣。”那么英翰究竟是把什么事情做得干干净净不留把柄,以至于多年以后还在偷笑呢?咱们慢慢往下看,看完之后我们不能不佩服英翰影帝级别的演技。本文资料来自《清史稿》《清代野记》,下文就不一一注明出处了。

那是在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英翰刚刚因为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有功而升任安徽巡抚。这年秋天,英翰正带领自己的部队在颍州(阜阳附近)驻扎,忽然有两个英国传教士找上门来。这两个传教士很会摆谱儿:两个人分乘两艘豪华游艇,还有不少梳辫子的男人做跟班、穿旗袍的美女莺歌燕舞。这两个洋和尚去见英翰的时候,光翻译和助理(通事侍者)就带了十多个,前呼后拥递名片求见,并且口气很大:“自言为上海徐家汇总教士所派。”

英翰一听洋和尚来拜访,马上请进来问寒问暖大摆宴席。酒席宴前,两个英国和尚提出要在安徽买一块地皮建造房屋(那房屋干什么用是个不可说之词,咱们用房屋代替)。英翰把胸口拍得山响:“这事儿包在兄弟(清代官场习惯自称兄弟)身上,如果有老百姓抗拒拆迁,我替你收拾他们!”那两个传教士大为感动,“口颂贤中丞不置”。清朝督抚大多兼任左右都御史,相当于明朝御史中丞。

目送英国传教士离开,刚才还笑容可掬的英翰,脸上忽然布满了杀气,派人把负责河防的两个营长(营官)叫到跟前:“现在有两个洋教士来了,这事儿你们知道吗?”那俩营长回答:“知道呀,他们的豪华游艇正停在我们军营门口呢。” 英翰一拍大腿:“既然在你们军营门口,这事儿就好办了!”

这位安徽巡抚从牙缝里迸出九个字:“杀其人,火其舟,埋其尸!”英翰下令:“今夜三更,你们等那两船上的人都睡着了,就带着亲信兄弟衔枚而入,把船上的人统统杀掉,包括船夫和随行妇孺,一个不留(骈斩之,并舟子妇孺皆不留)!这件事必须在天亮之前办好,要是跑了一个,你们提头来见!”

这两位营官也是战场上枪林箭雨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厮杀汉,执行命令当然不会打一丝一毫折扣。于是当天夜里月黑风高,第二天黎明风轻云淡,那两艘豪华游艇人间蒸发,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二舟男妇大小四十余人尽矣”,河里的鱼虾连一块肉渣都没吃到。

两个洋教士和四十多人就这么人间蒸发了,上海方面当然会派人调查。调查员找到安徽巡抚英翰,这位老兄一本正经地问身边的人:“你们谁见过那两个人?”手下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没看见,连他们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知道。”这时候估计那些人想起了猪八戒吃了人参果之后的话:没见过,就是见过也不曾吃,就是吃了也不知道啥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