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文|陸林

時隔七年,《天網行動》終於重見天日。

這部來自七年前的“老派”刑偵劇,藉助新晉頂級流量朱一龍的人氣,熱度正在火速上升。

但有意思的是,在一衆“小籠包”對偶像的呼喚聲中,被刷屏的卻是接連不斷的“真香現場”:“帶着朱一龍粉絲的濾鏡來看這部片子,但是前兩集過去後……朱一龍是誰?龐嘉在哪兒?who cares?”

可以說,劇播之前多少人對於該劇的期待僅僅源於朱一龍,劇播之後就有多少人被“打臉”。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作爲一部拍攝於2012年的“老劇”,這種轉變一方面源於《天網行動》濃厚的“老派”刑偵劇風格。

一集一案的快節奏風格,在本格推理與社會推理平分秋色的網劇界中另表一枝、別出新意。

另一方面,則來自宣傳策略的因勢利導。

從最初的宣傳重點朱一龍到而後“交通普法小課堂”,逐漸步入正軌的宣傳方向,也爲這部延宕了近七年的影視作品增色不少。

“老劇新播”雖然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以往在借勢發行後,大多片方、平臺只求平穩播完便罷,輿論聲量往往欠佳。

《天網行動》則打開了一條新思路:只要劇作質量過關,“枯木生花”也並非沒有可能。

關鍵看如何把脈輿論走向,把熱度從“敲門磚”的爆紅演員轉移到劇作本身,跨越“服化道”“語言”上可能存在的過時障礙,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地適應當下觀衆的審美趨向。

“敲門磚”朱一龍

蹭熱度還是敲門磚?

當並非主演的朱一龍鋪天蓋地的出現在官博的頁面,很難不讓人懷疑《天網行動》這一波操作的真實目的。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衆所周知,儘管如今的觀衆日漸理性,但明星主演仍然是一部劇的門臉。

他們不僅是一部劇的熱度來源,更是一些“老劇”能夠新發最重要的“催化劑”。

去年的同時段,曾被稱爲積壓劇的春天。

共有四部積壓劇同時上線。分別是辛芷蕾、付辛博主演的《幸福巧克力》;韓東君、孫怡主演的《人生若如初相見》;李現、潘之琳主演的《翩翩冷少俏佳人》和趙錚、於蓓蓓主演的《雷霆戰警》。

可以看到,這四部作品的統一特徵是由當紅藝人或翻紅藝人出演。

同樣,2018年突然爆紅的朱一龍,也是《天網行動》得以重新面世的關鍵原因。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不過,縱觀去年四部同時期作品,儘管大家都借勢明星獲得了流量優勢,真正翻出“水花”的作品也僅只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一部。

可以說,積壓劇因爲“明星股”在備受關注的同時,也被明星熱度所左右着。區別在於積壓老劇對於作品的重點到底是“止於明星”還是“始於明星”。

這一點在《天網行動》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從預熱到初播,《天網行動》的宣傳重點一直在朱一龍身上,這是內容方對於粉絲們最忠心的表白

只是,在2012年時,朱一龍仍是一個畢業僅僅兩年的新人演員。與青澀面孔所搭配的是依舊青澀的演技,在《天網行動》中也並非挑大樑者。

於是,我們便看到一個奇怪的“景觀”:在劇方與朱一龍粉絲“小籠包”頻繁互動時,粉絲們卻更青睞強調情節的劇宣發聲。

好在發行方迅速調整輿論引導方向,從主打粉絲向“小奶龍”轉向劇情向的“普法小課堂”。

“老劇新播”,明星所承擔的任務僅僅只是“敲門磚”。

當劇作質量能撐得起“始於明星”的目光檢驗,再用“蹭熱度”的過度引導粉絲目光,便過猶不及了。

先聲奪人,對症下藥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一如簡單直白的劇名,在開篇即伴隨着警笛聲的單刀直入下,《天網行動》的劇情亦是雷厲風行。一集一案、法律知識強大、題材紀實等等是在繁花漸欲的當下最突出的特點。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2012年,《天網行動》開拍。

在那個IP、流量尚未出現的年代,觀衆對於刑偵劇的印象或許還來源於《重案六組》、《案發現場》等紀實風格的經典作品。

在血與混凝土的真實犯罪氣息中,顯露的是不同於如今翻拍IP的感官刺激和視覺氛圍。

延續了這種風格,《重案六組》編劇王茜所打造的《天網行動》亦充斥着典型的老派刑偵氣質:風格寫實、服化質樸、情節貼近現實、敘事節奏明快。

用粉絲的話來說,即“需要帶腦子看,不能同時玩手機,劇情發展一路火花帶閃電,PPT式轉場一秒不注水,看了六集男女主談情說愛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鐘,簡直替他們數秒……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冷硬的風格和質樸的畫風奠定了《天網行動》在“粉絲劇”之外更大的可能性,其所面對的主要受衆也不僅僅限於追星女孩一族。

這意味着在朱一龍這個大招牌的背後,是更實際、落地的內容生產方式和運營思路。

依靠劇情帶出的“交規小課堂”,有酒駕肇事者的現身說法、有交警執勤三大必備法寶現身、還有車輛買賣不過戶的風險等等交規知識……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相比於強奇案的柯南式“本格推理”以及“社會推理”,《天網行動》突出的是在謎題破案之外的生活氣息——以“交警”爲主題的酒駕、超速、肇事等話題,自帶一分“平實好用”的可愛。

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盛行的現在,平實的普法相比殺人、搶劫的奇案,似乎更容易引起觀衆的共鳴。

再加上大衆平臺中由粉絲出力弱化偶像強調劇情、法律知識的操作,觀衆眼球從明星逐漸轉向刑偵劇本身。老派刑偵劇的迴歸成了“24歲青澀朱一龍”以外,《天網行動》吸引“自來水”的又一大要素。

熱度的“毒藥”與“解藥”

在影視行業愈發成熟的今天,“落袋爲安”對於積壓劇而言,絕對不是結局,而是另一個開始。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在“一流的商家賣體驗,二流的商家賣產品”的時代,國產劇市場最不缺的就是各路小鮮肉、老戲骨的熒屏劇作。

因此,明星熱度之於積壓劇,可以說既是“解藥”也是“毒藥”,問題的關鍵或許在於到底應該如何正確運用這份熱度。

對於《天網行動》的逆襲,有位網友一陣見血:“朱一龍是基礎,同行襯托纔是關鍵”。

儘管這種說法有些偏頗,但對於積壓劇而言,在製作技術、服化道以及題材新鮮度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想要“不過時”唯有“賣體驗”。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不用二倍速的快節奏劇情、老派刑偵劇風格下的社會寫實,《天網行動》與如今同題網劇之間的差異,喚起了觀衆對“那些年”的難得懷念。

無獨有偶,年初播出的由蔣家駿執導的《格子間的女人》,同樣依靠着不注水、節奏快、專業範兒等關鍵詞逆襲。

在摻雜着偶像元素的僞職場劇盛行的當下,《格子間的女人》以適合唐嫣的“御姐”爲劇宣關鍵詞,規規矩矩地討論劇中現實而直擊人心的職場規則與情感抉擇。

寧拙不巧,反倒擊中了當代都市人心絃的劇情。

老劇新播:除了朱一龍,《天網行動》的操作讓熱度變成“自來水”

積壓劇並不等於爛劇。

不過,當劇集因種種原因延宕播出後,要想填上“時效性”短板,就必須正視劇作本身。明星熱度只是“敲門磚”,引導正向、不虛的觀劇體驗纔是正途。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編輯 | 崑崙

校對 | 黃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