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啊,都挺贱嗖嗖的。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到失去才开始怀念。于是,像夏天会盼望化妆不容易晕染的冬天一样,现在的我正疯狂地想念盛夏透过草帽,落在眼前的阳光。那天,馒头想起一条在夏末时分走过的小巷子:瓣莲巷。

翻出压箱底半年的“老照片”,枇杷花还是那么好看~

瓣莲巷东接养育巷,西出剪金桥巷,宋代时称版寮巷,后讹称瓣莲巷。瓣莲巷几乎没什么吃的,但是有很多老房子,散落着一地故事。洪钧的祖宅就藏在巷子里。没错,就是赛金花的老公,清朝那个状元外交官。

曹沧洲祠

从东段走,没几步就能看到曹沧洲祠。曹沧洲何许人,名医也。相传光绪年间,曹沧洲用三钱萝卜籽治好了慈禧太后的富贵病,从此一步登天,得了个九品顶戴。这座曹沧洲祠就是为了纪念曹沧洲而建的。去的那天,两辆大奔横亘在祠堂门前,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但据说,这座曹沧洲祠还剩下两个厅堂,前厅是街道及便民办事的接待厅,后厅当作会议室和居民的文化活动空间,是可以进入的。

往西走不多远就是清微道院。清微道院的前身原来是南宋隐士沈清微的私宅。沈公子信奉道教,喜欢与道士结交,又加之他无子孙,所以他就将这家私宅赠给了道士,改建成了清微道院。如今这里变成了姑苏区结婚产业商会,虽然门口有类似“闲人免进”的字样,但还是挡不住本馒头的。当即按了门铃,卖了个萌,好心的小姐姐就放我进去了。(你们不要学我,卖萌有风险,参观需谨慎。)

清微道院

进得门去就看见满院的绿意,苏式宅院的古典味道里揉合了现代元素,阳光被斑驳的树影剪碎,落在身上微微沁出一点汗滴,极致的安逸。

瓣莲巷长不过400余米,极静地窝藏在姑苏城西部的一隅,巷中的人家在盛夏灼热的光影里兀自清凉着,真是非常适合夏天去晃荡的一条小巷子了。其实,在去瓣莲巷之前,总是以为这条巷子里是有很多很多的莲花的,并且每一瓣都开得水灵得不行,这才不辜负“瓣莲”二字啊。

当时走在巷子里,惦记了一路的莲花(事实上并没有),甚至想起了很早时候看过的老舍的一篇《吃莲花的》,别的都记不太清楚,独一句“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印象尤为深刻。脑补了一路香油炸莲花瓣的味道,于是在七月盛夏的汗流浃背里,硬是走出个“口舌生津”。

真是非常喜欢住在瓣莲巷里头的人家。苏州小巷虽多,但住在里头的却多是外地租户,不是苏州人。瓣莲巷却不同,虽也有新苏州人,但吴侬软语不绝于耳,带着上年纪的老苏州的沙哑嗓音,相当亲切。快走到剪金桥巷时,路过一间半开的屋子,忍不住探头进去张望,老屋特有的阴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天总会来的,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