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向来是专业收藏人士的“宠爱”。

其一,“文玩”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尤其是那些古代名人使用过的“文化用品”,不仅流传有绪,而且放在书案上,更彰显收藏者的修养与气质。

其二,“文玩”适合把玩。把玩的过程实际上是文玩与收藏家“情感沟通”的过程,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人与物品之间互动性更强”,这是“文玩”胜过书画、瓷器的独特魅力。

其三,“文玩”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如文玩中的笔筒,其材质种类繁多,如瓷制笔筒、竹雕木雕笔筒、玉制笔筒等,虽然说都是“小器”,但是往往在制作上也都是穷工极巧、精雕细琢,再如一些玉雕笔洗也是选用比较珍贵的玉料进行加工,尤其皇家御用的文玩选料、做工更是精湛。

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文玩”无疑也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玩的特点 --雅致文玩的一个特点是雅致。其材质、工艺往往体现文人学士之情趣品位。

工匠艺人们大都是适应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奏刀操觚的,有的直接出自文人的创意,甚而有的本来就是文人雅士偶一为之的即兴之作,因此文玩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最为丰富。

那些留有文人学士题铭刻款的文玩如今已成为收藏焦点。

说到手串的起源,朋友们大都知道是源于古代的佛珠。在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甄嬛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清代皇帝、嫔妃以及朝廷官员们佩戴的朝珠。

乍看起来,这两种形式前者与中国古代一些贵族朝服上的佩饰很相似,而后者则与今天的文玩手串更加接近。也许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清代朝珠与我们现在盘玩的手串都同源于佛珠,那么文玩手串会不会与清代朝珠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接下来将与大家共同追本溯源,探究中国历史中珠串的源与流。今天先为您讲解一下文玩的真正的意义。

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带着串子、珠子,兜里还揣着文玩袋、刷子,花着成百上千的价钱买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

经常有人问的一个话题就是“你玩这东西能干啥?能值钱?”

在我看来,文玩是这样的一种东西:

“是您自己通过把玩一样可以承载岁月的东西,去记录下我们岁月流淌的痕迹。”

不管是昂贵的玉石、蜜蜡、松石,还是便宜的苦楝子、酸枣核、菩提根。

他们在我们的手里、身上,陪我们走过喜怒哀乐,岁月流年。我们的喜怒哀乐改变了他们的容貌,他们容貌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和沉淀,仅仅如此,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我不修佛,在这里也没资格谈论宗教层面的东西,我仅聊文玩给我的乐趣。

而对于那些不懂文玩的人,请不要跟他们理论、教育甚至争吵,理解就多聊聊,不理解就一笑而过,没什么的。请不要认为人家误解你,每个人都有不了解的圈子,就像有人痴迷于足球,有人痴迷于写作,各有各的爱好,不要彼此左右,而要彼此理解,包容。

现代意义上的文玩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赏玩件或手把件、手串、珠链。

一件好的文玩,必须是一种精神的“物化”承载,或大或小、或巧或拙,经由岁月的裹洗,与主人息息相通,涵养身性的同时,也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文玩往往不独立存在,而是经常结合于书画、茗茶、品香等活动中,为生活添一分赏玩之趣。

说到这里,也顺便一提的还有文玩手串的热度。

关于手串热,藏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

首先,这是当代人精神需求和文化回归的结果,尤其是很多人信仰佛教,通过收藏手串寻求心灵的安慰。手串本身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代人热爱手串,也是文化的一种认同。

再者,有些种类的手串材质名贵且稀有,具有收藏价值。第三,随着珠串市场的迅速发展,手串带来的巨大投资利益也吸引了一些人盘玩。

此外,很多明星大腕也喜爱佩戴手串,名人效应也带动了手串热。

“现在,手串已演变为集装饰、把玩、鉴赏于一体的特色文玩品类,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古玩店主这样描述。

几年前,国内几大古玩店大多以古玩瓷杂为主,而在最近几年,文玩手串店铺生意最多,也最火爆,“很多以前开古玩店的,最近几年转做手串。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戴手串、把玩手串逐渐形成了一股潮流和时尚。

随着手串热的升温,手串价格也在上涨。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把玩类文玩交易量近4000万笔,成交金额超过500亿元,而且还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而珍稀材质的手串,年平均涨幅都在50%以上。

我不知道大家盘玩文玩都收获了什么,至少对于我来说:在盘玩文玩之后,我的脾气收敛了很多,因为盘玩的时间里我通过思考,悟了很多东西。

在盘玩文玩之后,我的性格随和了许多,因为周围玩文玩的人大都温文随和,没什么棱角。

在盘玩文玩之后,我成熟了很多,我开始知道欣赏和品鉴岁月的痕迹,他们是那么的美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