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理论微宣讲 镇街齐传唱

微宣讲活动现场

近年来,渝北区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将其作为推进理论大众化的重要形式和抓手,积极提升区内干部群众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认知度。各镇街纷纷组建宣讲队、发展基层宣讲员,开展多类型的宣讲活动,“微宣讲”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院坝金钱板“说”

“四万亩森林把大湾装点,

街道整洁绿化美,

来往人都说大湾非同一般,

那团丘湖、两岔湖波光闪闪,

去钓鱼、吃腊肉、坐汽艇安咚逸得板。”

在大湾镇石院村的乡间院坝里,年近70岁的刘有贵老人手上拿着金钱板,边敲边打,边说边唱,独具韵味的唱词引人入胜,赢得在场村民的阵阵掌声。

虽然早已从大湾镇文化服务中心退休,刘有贵退休后的生活却更显忙碌。《崛起的大湾》、《大湾明天更辉煌》、《赞“四镇运动会”》……刘有贵的金钱板唱遍了大湾镇的每个村社角落。如此主题突出的理论宣讲,不仅影响范围广、针对性强,更对大湾镇干部群众的理论、文明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谈到此类理论宣讲受欢迎的原因,刘有贵笑道:“金钱板就是通过我们生活中的事例,将历史与现实、他人与自身相结合,以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了入情入理、入心入脑,大家自然愿意接受。”

除了专场宣讲,院坝电影、长途旅行、村上聚会,每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刘有贵总是会应大家要求,唱上一两段金钱板,让大家学习了政治理论的同时也愉悦了心情。

退休6年来,刘有贵每年宣讲达到200多场次,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校园家长会“传”

实际上,不仅是刘有贵的金钱板宣讲,近年来,渝北区统一部署,面向基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宣讲工作,有力地传播了好声音、弘扬了正能量。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群众、情感真实的理论宣讲员,白岩小学的何兴安正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一名宣讲员,何兴安不仅积极参加镇上组织开展的“五个一百院坝微宣讲”等系列宣讲活动并且,在日常中利用学校这一阵地多次开展宣讲工作。

每到学校召开家长会,何兴安便结合理论实际,将正能量融入讲话内容,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每年,他都向学生发放《大盛镇民生实事宣传册》,让学生和家长切实了解镇党委政府的便民政策和惠民政策。

在《用五个手指描绘美好蓝图》宣讲中,何兴安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将我市和渝北临空都市区的发展动态生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没有哗众取宠的偏激言辞,没有言不由衷的高谈阔论,我们力求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每次宣讲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渝北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入户拉家常“讲”

“他是井盖旁,手拿铁锹的下水道工人,从风里来雨里走;他是黄桷树下,修剪枝桠的园艺师,从街头到巷尾;他是夜幕里,头戴安全帽的路灯维修工,灯亮了,心里才踏实……”在王家街道的理论宣讲台上,“理论名嘴”——许彬彬激情洋溢、妙语如珠的演讲迎来了台下如雷般的掌声。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许彬彬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群众关注点,结合当前街道开展的征地拆迁、D级农房改造等各项中心工作,用“龙门阵”似的互动交流和角色互换的问答争辩将纸上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获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据了解,王家街道将理论宣讲活动纳入宣传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积极推动理论宣讲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并且通过创新宣讲理念、转变宣讲模式、拓宽宣讲渠道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了“接地气、聚人气、传正气”的宣传格局,建立了一支“说实在话,办实在事,做实在人”的草根宣讲团队伍,打造了“王家大讲堂”、“王家人讲王家事”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宣讲品牌。

文/图 詹米璐 王彩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