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孩子在发育过程中爬行不足,人体的核心控制和稳定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提高,孩子在学习走路阶段骨盆稳定不足,会引起步态中双腿晃动,不能协调的蹬摆,同时由于核心稳定不足,容易引起骨盆前倾、前移,圆肩驼背的体态。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目标物会引起视、听的兴奋,此时宝宝的大脑正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因为爬行需要脑与骨骼肌肉的密切配合,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头部、肩部、腰部和臀部等部位的配合才可以完成,从而可以有效促进大脑发育,强化身体的协调发力,提高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每年暑假参加我们体态矫正课程的儿童少年都很多,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在这些孩子身上往往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走路骨盆左右扭动严重,双腿蹬摆不协调等,很多孩子有比较严重的翼状肩胛、X/O型腿、扁平足等问题。通过和家长们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大多在成长发育过程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幼儿时期爬行阶段,爬行过程的时间太少,过早的进入到站立和走路阶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爬行是不可缺少的,大约在8—10个月大时开始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腿伸直用手和脚爬行,然而有些父母常常不愿意让孩子学爬或忽略了让孩子学爬的过程,这是因为不了解爬行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好处和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爬行训练对孩子生长发育的意义!爬行对孩子身体发育意义

1、肩胛与髋关节练习承重;

​DNS(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训练体系中指出,在新生儿4.5个月大时,脊柱、骨盆和胸部在矢状面内的稳定性已经达成。在此之后,配合着躯干旋转,四肢的动作模式开始发育(如:支撑、爬行等)。在产生任何一个动作之前,身体的某些节段必须要先稳定,为动作产生部位提供平衡、保持协调和稳定,躯干稳定的质量对于产生任何动作来讲都十分重要。爬行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双臂和双膝撑起身体,然后异侧手臂和腿协同向前移动,此时孩子的身体处于两点支撑,不仅可以训练肌肉张力和关节韧带松紧度,还能提高近端关节(肩胛与髋关节)承受能力。

2、促进大脑发育和协调性

​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目标物会引起视、听的兴奋,此时宝宝的大脑正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因为爬行需要脑与骨骼肌肉的密切配合,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头部、肩部、腰部和臀部等部位的配合才可以完成,从而可以有效促进大脑发育,强化身体的协调发力,提高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3、促进感统发育

​感统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爬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感觉统合的方法,研究者通过对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爬行缺失对孩子体态的影响

有很多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尽快学会走路,甚至个别家长希望宝宝不用爬直接站起来才好,所以给宝宝买了学步车、学步带等产品,然而宝宝的生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一步都不能省略,一旦出现“跳级”,很可能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注:以下照片均来自我们学员的真实矫正案例)

1、对腿型及足弓的影响

过早的学习走路,由于腿部力量不足,孩子在走路过程中稳定支撑能力不佳,容易造成腿部受力不均衡,引起骨骼形变,关节对位不良,出现O/X型腿问题。与此同时,不良的受力状态也将直接作用于足部,而维持足弓的肌肉发育不完善,受到体重的直接压迫,极易引起足弓塌陷出现扁平足等体态问题。

8岁女孩X型腿体态6周训练效果反馈

2、对骨盆和躯干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发育过程中爬行不足,人体的核心控制和稳定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提高,孩子在学习走路阶段骨盆稳定不足,会引起步态中双腿晃动,不能协调的蹬摆,同时由于核心稳定不足,容易引起骨盆前倾、前移,圆肩驼背的体态。

7岁女孩骨盆前倾12周训练效果反馈

3、对肩胛骨的影响

爬行过程中肩带肌肉在交替支撑运动中得到刺激,会有效促进肩胛骨的稳定,提高整个肩带的支撑能力,爬行不足时肩胛稳定未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容易出现翼状肩胛体态,表现为肩胛骨内缘翘起后凸,手臂的精细化运动受到限制。

15岁男孩轻度脊柱侧弯、翼状肩胛8周训练效果反馈​小结

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得到相应的锻炼,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的了体态问题,也不要过于紧张,在没有出现结构性问题之前(骨骼结构没有发生形变),要及早进行矫正。请记住:体态问题,越早干预,受益越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