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成长比快速成功更重要-

各位自媒体大佬们,能放过其他孩子吗?

还希望更多的模仿者出现吗?

甘肃女生跳楼的余波还没过去,上海世外事件这又成了热点。

一时间朋友圈刷屏、微博刷屏,订阅号刷屏,各种还原现场、教孩子跑、哀悼...

找热点、追热点、抓热点,唯恐一不小心流量下滑,kpi难看,奖金被扣。

身为媒体人,你的良知呢?你的专业性呢?你正义感呢?

人血馒头吃够了吗?

犯罪领域有个类型叫“模仿犯罪”,是指潜在的罪犯按照新闻、书籍、影视等犯罪情节,模仿其作案手法,形成相似的案件

米脂县砍杀学生事件才过去两个月,很难说上海世贸的犯罪嫌疑人不是模仿其做法。

从两名嫌疑犯的生活轨迹里,可以发现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没有工作,都曾漂泊多处,生活失意,对社会不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就是同一种人,他们的内心因为外界的挤压而扭曲、压抑,继而膨胀焦躁,需要找到一个发泄口。

米脂的赵某找到了,被媒体大肆宣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度,血淋林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其中的读者就可能有上海的黄某。

这一回,还将是一样的套路,案发现场事无巨细的描述以及视频,已经铺天盖地的推送到各位看客的面前,可想而知的,接下来,深挖黄某背景的,臆造其主观视角的文章,也不会少。

但我就想问了,你要让人知道现场的细节干嘛?

除了往受害家长身上上撒盐,还有别的用途吗?

前段时间空姐被害事件中,自媒体大号二更食堂毫无底线的“第一人称”细节描写还不够警醒的吗?

是的,每次的事件都足以让家长们再一次的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然而教孩子跑这件事还用得着再说一遍吗?碰到危险会跑不是人的本能吗?

事实上,媒体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模仿犯,新闻故事、电影小说,都被认为是推动了模仿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模仿犯罪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某类犯罪案件数量在较短时间内急速增多,进而引发社会恐慌。

2010年3月23日南平实验小学门口的砍杀命案之后,短短40天内,有5起相似案件在全国发生,恰巧,2009年底微博的诞生,被视为自媒体时代的开端,从那个时间起,媒体的门槛被无限降低,传播的及时性和范围成几何数增长。

所以,你要说这些案件是巧合我是绝对不信的。

可以想象,这些被精准推送到潜在嫌疑犯手机上的新闻,故事,视频,将会对ta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边是无处发泄的地火,一边是模仿成本极低的途径。

我在传统媒体行业里从业20年,深知媒体的威力。

在这样一个网络已经进化到3.0时代,大数据和推送算法已经准到不可想象的年代,每个人得到的信息都是层层堆叠和不断深入的,包括那些潜在的罪犯。

正在发生的事情经过媒体传播会具有暗示的力量。对于有某种挫折感或者预谋着什么的人来说,同类型的事件发生,会让他们更大胆的去实施犯罪。

生命需要被尊重、被珍爱,无论逝者还是生者。

我只希望每一个在网络写字的人,还保留有一颗善良的心,

不要被点击、被流量蒙蔽了双眼,

不去过度渲染事件,不去盲目追寻热点,

请放过我们的孩子。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