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3月26日晚間,重慶銀行披露去年經營業績。

2018年,該行實現營收、淨利潤雙雙正增長: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1%至106.3億元;實現淨利潤38.2億元,同比增長1.5%。

看似“平淡”的利潤增速背後,重慶銀行多個經營亮點不容忽視:

一是該行個人存款佔比突破31%,帶動零售業務貢獻的稅前利潤大增143%,對全行的淨利潤貢獻也首次突破30%,同比大幅提升;

二是該行嚴格不良認定,不良貸款偏離度從最高點的251%大幅壓降到94%,並實現逾期貸款雙降,撥備覆蓋率也有所提升,資產質量更加夯實;

三是控股參股子公司協同效應顯現,綜合貢獻不斷提升,其中鈊渝金融租賃、馬上消費金融分別實現36%、39%的淨利潤增速;

四是市場化資本補充加快推進,A股IPO完成兩輪反饋意見回覆和半年加期更新,總體進度遠超預期,理財子公司設立準備就緒,即將報送申請。

重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將持續推動“專業化、綜合經營化、信息智能化”轉型,加快各類結構調整升級,把支持實體經濟、零售業務升級、加強科技支撐、實施改革攻堅、加強風險控制、降解存量風險、加大人才儲備、提升管理質效等列爲重點工程。

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大增143%

作爲商業銀行穿越經濟週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零售銀行業務在近年得到整個銀行業的關注與重視。

其中,零售存款的增長又被業內普遍認爲是零售業務發展的最大支撐。數據顯示,到去年末,重慶銀行個人存款餘額達到804.9億元,較年初增長18.8%,在全行總存款中的佔比也突破上升至31.4%,在重慶區域的市場份額提升至第6位。

這也帶動了整個負債端的穩定增長。去年末,該行客戶存款較年初增長7.4%至2563.9億元,高於全行負債增速。該行還在去年6月、11月先後發行了30億雙創金融債、60億元綠色金融債,與存款的增長共同爲全行資產投放、收入增加和風險處置提供了根本保障。

零售存款的增長也爲零售資產的擺佈提供了巨大空間。去年末,該行零售貸款比年初增加61.5億元,其中住房按揭貸款增加33.7億元,主要用於支持首套房、改善性購房融資需求。

另外,基於對互聯網線上貸款業務的積極探索,該行持續開展及創新消費貸款產品,推出了“捷e貸”2.0版、“薪e貸”、“幸福貸(新)”等新產品,推進個人消費貸款全年增加11.8億元。

該行還踐行小微產品創新驅動戰略,發力線上金融,推進“線上獲客、智能審批、在線放款”功能建設,分別研發出“好企貸”系列和“好E貸”產品,推動個人經營性貸款業務全年增加10.7億元。

數據顯示,該行零售業務去年實現稅前利潤12.6億元,同比大增142.7%,對全行的淨利潤貢獻也首次突破30%,同比大幅提升。

零售創利能力提升的同時,該行零售獲客能力也在不斷提升。2018年,重慶銀行推進私人銀行建設,建立財富管理三級架構,逐漸壯大中高端客羣及增加年輕客戶數量。截至去年末,該行個人VIP客戶較年初增長17%。

持續推進服務模式創新

截至去年末,重慶銀行總資產達4053.7億元,較年初增長6.5%,保持了穩健增長的良好態勢。

其中,貸款總額較年初增長19.9%至2124.3億元,增幅比全行資產增速高出13.4個百分點,在總資產中的佔比也提升5.2個百分點至47.1%。

重慶銀行表示,去年有針對性地加大綠色信貸、鄉村振興、扶貧、棚戶改造和“一帶一路”戰略等政策引導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去年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綠色貸款客戶分別較年初增長26%、15%。

爲進一步深化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據記者瞭解,重慶銀行在去年建立總行分層級客戶管理體系,圍繞企業投、產、銷的三個發展階段,開展實體經濟深度營銷:

一方面,搭建了“銀、政、企”合作平臺,加大對地方政府扶持重點實體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搭建了“銀、股、企”合作平臺,與上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向上市企業和擬上市企業提供300億意向性授信額度。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重慶銀行實體經濟貸款投放超過400億元,超公司類信貸總投放的50%。

此外,爲支持民營企業融資,重慶銀行多方聯動,集合各方優勢融資渠道,構建多元化、全方位民營企業融資平臺;爲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該行推進“新六產助農貸”、“支困貸扶貧小額信貸” 等一批符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特徵、脫貧攻堅帶動作用明顯的新產品新模式,去年末全行鄉村振興貸款佔比達14%。

在普惠金融方面,該行已經形成了從企業到個人、從傳統到線上等較爲豐富的產品矩陣。

據瞭解,目前該行已開辦小微企業貸款產品20餘個,包括“好企貸”等互聯網智能風控產品、“年審貸”“成長貸”等中長期產品、“房抵貸”“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等小微企業產品,並推出了“捷e貸”、“薪e貸”等個人線上消費貸款產品。

不良貸款偏離度大幅壓降到94%

2018年,是重慶銀行全面加強風險防控的攻堅之年,該行資產質量也在這一年得到進一步夯實。

截至去年末,重慶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36%,較年初微增0.01個百分點,但環比上升0.09個百分點,年末不良貸款餘額則上升20%至28.8億元。

不良雙升,主要是由於該行在去年四季度進一步嚴格不良認定,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悉數納入不良,這也促使該行不良貸款偏離度從2017年11月最高點時的251%大幅降低到94%,相關資產質量數據更加真實。

嚴格不良認定的同時,該行並未放鬆撥備要求。去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達225.9%,較年初提升15.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該行去年還迎來逾期雙降,關注類貸款佔比也明顯下降。

資產質量更加夯實也得到監管充分認可。在監管部門差異化調整監管指標的重慶地區三家地方法人銀行中,重慶銀行是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要求最低的銀行。

整體向好的資產質量數據,一方面得益於該行不斷充實的風控工具。2018年,重慶銀行在深入挖掘關聯關係和經濟依存度關係的基礎上,建立客戶集羣管理風控框架,進一步做實統一授信管理、限額管理。

該行還優化統籌信用風險管理工具,建立智能風控決策引擎,逐步打造信貸全流程智能風控體系,以風險管理工具爲基礎,梳理優化信貸流程操作細則,提高線上化、標準化作業水平,促進風險管理和風控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更加務實的風控舉措也助力全行資產質量優化。2018年,重慶銀行繼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優化,堅持重點管理與日常監控相結合,建立健全問題授信偏離管理機制,開展多層級、全方位風險教育。

同時,該行制定了三年風險規劃,明確資產質量管控目標,推進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以智能化爲引領持續提升信用風險防控能力。

科技創新驅動發展

數字經濟大潮來臨之時,爲響應重慶市“智能+”戰略,重慶銀行也在將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方面重點謀篇佈局,在系統建設、風控體系搭建、產品創新、渠道建設等方面,引領全行創新發展。

2018年,該行新一代核心系統建成上線。新一代核心系統採用分佈式架構+同城雙活技術建設,是全國首家採用這種技術架構併成功實施的城商行。

據瞭解,新核心系統打破了長期制約產品開發效率的技術瓶頸,可以實現產品快速配置化開發,以及費率、利率、稅率參數多維度配置,支持業務部門快速調整產品定價,縮短開發週期加快業務需求投產速度。

新核心系統也將系統穩定性和業務連續性保障能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經壓力測試驗證,新核心系統能支撐千萬級日交易量,每秒2000筆的併發交易量,設計性能可以滿足重慶銀行未來十年的業務發展需要。

該行首套消費金融大數據智能風控體系也在2018年建成投運。該體系將反欺詐、信用風險審查、信貸自動審批、風險預警、貸後管理等多功能融合,實現了秒級自動審批決策,助力消費金融業務邁上新臺階。

此外,重慶銀行小微企業“三位一體”大數據風控模型持續升級。該行基於“好企貸”重構了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體系,以大數據應用爲切入點,將“企業資產數據”、“政府數據”、“企業行爲數據”等多維度數據進行了整合,建成三位一體的“大數據”風控模型。

產品矩陣方面,該行深入推進產品創新,豐富和深化“好企貸”,推出“稅抵貸”和“商超貸”, 並積極探索落地互聯網線上貸款業務、小微線上授信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線上金融產品集羣化初具規模。

線上渠道建設方面,該行提升官網、微信、微博、企業網銀、對客機具以及第三方優質合作平臺的展業質效,推廣系列線上金融產品。對線上客戶的服務能力也進一步增強,全年電子渠道客戶增長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