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如炒股,一入鞋市深似海。不經意間,炒鞋竟然成了90後、00後的新風口。動輒數倍的漲幅讓資金瘋狂,交易平臺、行情報價、指數編制等資本化運作也應運而生,一幫年輕人在這完成了人生中的首次資本教育。

“炒鞋”三大指數

鞋市的瘋狂,讓世人瞠目結舌。日前,全世界最貴的球鞋Air Yeezy 2(Red October)以1700萬美元的價格在網上成交,這已經相當於一套別墅的價格。

“8月19日,記住這一天,球鞋起飛日。”有投資者說。這日,Air Jordan和Nike旗下大部分球鞋出現了動輒一倍的增幅,部分稀有限量款更是見證瘋狂。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和國際潮牌OFF—WHITE合作,設計的這款鞋售價1499元,在官方發售後不久被炒到12000元。兩年後,價格一路飆漲到70000元,漲幅超過4500%。

據瞭解,在鞋圈一天翻倍根本不足爲外人道。阿迪達斯2017年發售價不到2000元的350V2白斑馬椰子,上市一週價格飈至1萬,而耐克的WHITE x Nike Blazer Mid彩虹配色鞋發售價也不過899元,在淘寶上的售價卻曾高達8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行情逐漸升溫,鞋市已經發展了一套初具規模的線上交易體系,被外界戲稱爲“炒鞋如炒股”。 “恭喜您獲限量鞋款FV3573購買資格,您預約的鞋碼爲UK5.5.請憑此消息及本人身份證原件至瀋陽某阿迪達斯店購買,購買時間:2019年8月24日10:00-14:00。”這樣的一幕,是不是猶如A股中的打新?事實上,多款“炒鞋”APP甚至推出了行情和實時報價功能,並且根據過去24小時的交易額編制了“炒鞋”三大指數:AJ指數、耐克指數和阿迪達斯指數。《金證券》記者瞭解到,目前火爆市場的潮流鞋主要集中於耐克、阿迪達斯、AirJordan(耐克旗下子品牌)這三大品牌廠商。從交易平臺顯示的數據來看,球鞋市場的溢價動輒超過2倍。

有人曾給出一組有趣的數據: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身處其中的交易平臺同樣上青雲,就在4月底,目前國內最大的球鞋轉賣平臺毒APP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毒本輪投後估值已達十億美元,進入獨角獸行列。而據相關人士透露,毒App2018年GMV (成交總額)超百億元,估計2019年將爲數百億元。

“毒APP現在爆熱,好多VC盯着想投。它是虎撲旗下的,可憐虎撲自己作爲國內最大體育論壇,辛苦經營10多年市值可能都還沒1億而且上市無望,隨便搞個炒鞋平臺出來一下子就鹹魚翻身了。”有圈內人士對《金證券》記者感慨道。

炒鞋操盤路徑圖

無疑,炒鞋標的一般是限量稀有的球鞋,需要購買者熬夜排隊,甚至搖號抽籤。在品牌飢餓營銷的策略下,限量球鞋供不應求從而衍生出了交易市場,而交易平臺的出現,集合了本來分散的買賣雙方,整合出透明直觀的數據指數。不過,《金證券》記者發現,炒鞋興盛的背後卻是暗潮洶湧,對於普通人來說遠非想象中的一本萬利。

球鞋市場同樣會出現“高開低走”,即球鞋預售價格和發售後的實際交易價格存在較大差異。比如耐克旗下某款球鞋,在發售之前其在二級市場的轉賣價格,一度高達8000多人民幣。但是當鞋子發售之後,價格下滑到了4000多人民幣。究其原因,早期很多資訊網站都放風,這款鞋子發售數量非常稀少。所以很多預售或是通過渠道提前入手的鞋販子,在不明貨量的情況下,都會盡量把報價提高,避免虧損。然而,當這雙鞋實際發售了之後,在明確知道貨量和市場行情的情況下,價格就會迴歸到一個趨於穩定的價格上。

此外,一個炒鞋操盤路徑圖正在小範圍內流傳:球鞋發售——海外掃貨(有的是大資金拼局掃貨,也會有小鞋販、零售商收貨)——球鞋APP中試探求購或者試探放貨——通過自己與自己成交,拉低成交價——大批量收購、囤貨——瘋狂擡價到足夠收益的價錢出貨。

這與二級市場上主力洗盤吸籌、拉高出貨的操盤手段何其相似,而在鞋圈,有些“挖坑”甚至通過簡單粗暴的手段就能完成。《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圈內人士爆料,就在幾天前有“莊家”在微信羣揚言要把某款當前價格爲3000元的鞋子拉抬到價格4000元,隨後四五個微信羣幾千人紛紛湧入購買,殊不知該“莊家”在前幾天才以1000多元的價格購入這款鞋,等人們買入後發現,這款鞋子市面價格只有1000多元,根本不具備炒作價值。而這位“莊家”通過在微信羣中誘導羣員炒鞋,十幾分鍾非法獲利幾十萬元。

據瞭解,不少學生爲炒鞋主力軍,他們拿着學費往前衝,但由於經驗不足往往將學費都搭了進去。

球鞋是用來穿的

正如圈內人士戲稱,沒想到基礎金融普及的任務竟然在鞋圈完成。只是參與買個鞋子,小朋友就能學會洗盤、反彈、阻力支撐線、K線盤口基本知識、 T+0交易、炒“鞋券”、花唄加槓桿……並且因爲鞋價波動劇烈,還能短時間內讓年輕人體驗第一次割肉、第一次站崗。

《金證券》記者瞭解到,炒鞋原本是一個小衆羣體,隨着近期暴漲神話頻頻刷屏,一些資深投資人也殺入其中。有投資人直言不諱,鞋圈目前還處在“看不見”和“看不起”的狀態,但無疑將是下一個投機藍海,必須重視起來,現在馬上去研究。

更多的發燒友則在哀求,“不要炒鞋了,眼睜睜看着你們漲大,買不起了,鞋子的世界太難了!”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國內某球鞋交易平臺發佈了“鞋穿不炒”的倡議書,提出球鞋是廣大消費者體驗潮流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球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