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桃是中國神話中可使人延年益壽的桃子。《太平御覽》卷九六七引·漢·東方朔 《神異經》中記載:“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知壽。”

壽桃也指祝壽所用的桃,一般用麪粉做成,也有用鮮桃的。神話中,西王母娘娘做壽,設蟠桃會款待羣仙,所以一般習俗用桃來做慶壽的物品。

爲什麼用桃祝壽,稱爲壽桃,這首先得從桃本身來說起,作爲水果甜、鮮、纖維素含量高,含有維生素E,這是抗氧化抗衰老的,果糖有滋補強身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對老人的常見病如動脈硬化,便祕都有好處。民間早有“桃養人”和“寧喫鮮桃一口,不喫爛杏一筐”的諺語。

《神農本草》上就有“玉桃服之,長生不死”的文字,《神異經》說“東方樹名曰桃,令人益壽”。這些書也是根據民間的衆說,共識而總結出來的。《王貞農書》認爲桃爲“五木之精”,驅邪必自扶正,用桃祝壽也就有了祝頌的意思了。

相傳孫臏18歲離開家鄉到千里之外的雲蒙山拜鬼谷子爲師學習兵法。一去就是十二年,那年的五月初五,孫臏猛然想到:“今天是老母八十歲生日。”於是向師傅請假回家看望母親。師傅摘下一個桃送給孫臏說“你在外學藝未能報效母恩,我送給你一個桃帶回去給令堂上壽。”

孫臏回到家裏,從懷裏捧出師傅送的桃給母親。沒想到老母親還沒喫完桃,容顏就變年輕了,全家人都非常高興。人們聽說孫臏的母親喫了桃變年輕了,也想讓自己的父母長壽健康,便都效仿孫臏,在父母過生日的時候送鮮桃祝壽。但是鮮桃的季節性強,於是人們在沒有鮮桃的季節裏,用麪粉做成壽桃給父母拜壽。

送壽桃是中國傳統民俗之一,象徵着晚輩對長輩的孝敬,,每當老年人過生日時,做兒女的都要送壽桃給老人,以祝老人健康、長壽,幸福。而舊時人們認爲老人喫了壽桃會變年輕進而長壽。那麼壽桃也大量的運用在陶瓷藝術裝飾中,與蝙蝠組合,象徵着福壽綿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