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蔣先生是駕校的教練,平時學員也比較多,爲了溝通方便蔣先生就自建了一個微信羣,將自己手下的學院都拉進了羣裏,就在前段時間有一名學員因爲自身的問題無法再繼續學車,於是就在羣裏諮詢教練退費的爲題,蔣先生認爲這名學院一共就來學過兩次的車,認爲如果無法繼續學習,這個費用應該退給學員,於是就跟駕校領導請示退費的問題,當時領導也表示可以退,於是蔣先生就處於好心提醒學員,有一份協議不能籤,如果簽了就不能退全額的學費。原本是一次善意的提醒沒想到卻引來300多名學員要求退費,駕校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提出解僱蔣先生,並且要求賠償經濟損失26萬和名譽損失20萬元,蔣先生沒想到自己一句話的事引發了這麼糟糕的後果,但同時他認爲學員要求退費肯定有自己的原因,而自己作爲教練就必須誠實守信不能坑學員。

現在我們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微信,很多企業公司都會創建一個微信羣,同事們平時在羣裏面進行工作的溝通和交流,老闆有什麼人物通知都可以發到羣裏,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而我們有沒有想過,在微信羣聊的時候錯話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近日一位教練就因爲在羣裏說了幾句實話,被駕校解僱還惹來駕校索賠46萬的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蔣先生是駕校的教練,平時學員也比較多,爲了溝通方便蔣先生就自建了一個微信羣,將自己手下的學院都拉進了羣裏,就在前段時間有一名學員因爲自身的問題無法再繼續學車,於是就在羣裏諮詢教練退費的爲題,蔣先生認爲這名學院一共就來學過兩次的車,認爲如果無法繼續學習,這個費用應該退給學員,於是就跟駕校領導請示退費的問題,當時領導也表示可以退,於是蔣先生就處於好心提醒學員,有一份協議不能籤,如果簽了就不能退全額的學費。

原本是一次善意的提醒沒想到卻引來300多名學員要求退費,駕校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提出解僱蔣先生,並且要求賠償經濟損失26萬和名譽損失20萬元,蔣先生沒想到自己一句話的事引發了這麼糟糕的後果,但同時他認爲學員要求退費肯定有自己的原因,而自己作爲教練就必須誠實守信不能坑學員。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的處理中,大家認爲蔣先生這樣的做法正確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