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單產降低影響全國早稻產量減少28.8萬噸(5.8億斤),佔早稻減產總量的12.4%。今年早稻生產的主要特點是播種面積減少、單產降低。

原標題:統計局:早稻產量減少對全年糧食產量影響有限 

中國網財經8月26日訊 據統計局網站消息,8月26日,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秉信解讀2019年早稻生產情況。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全國早稻總產量2627萬噸(525億斤),比2018年減少232.5萬噸(46.5億斤),下降8.1%。2019年全國早稻、夏糧合計總產量16801萬噸(3360億斤),比2018年增加60.6萬噸(12.1億斤),增長0.4%。今年早稻生產的主要特點是播種面積減少、單產降低。

一方面早稻播種面積繼續減少。今年早稻播種面積4450千公頃(6675萬畝),比2018年減少341.3千公頃(512.0萬畝),下降7.1%。由於播種面積減少導致全國早稻產量減少203.7萬噸(40.7億斤),佔早稻減產總量的87.6%。

早稻播種面積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當調減低質低效早稻種植,改種優質高效單季稻或其他特色經濟作物。二是由於早稻種植比較效益低,加之“雙搶”勞動強度大,農村勞動力不足,部分農戶選擇“雙季稻改單季稻”等。三是早稻播種移栽期間,湖南、江西、廣東等地陰雨寡照天氣影響春播進度,致使部分地區早稻播種面積減少。

另一方面早稻單產略有降低。今年早稻單產爲5902公斤/公頃(393公斤/畝),比2018年減少64.8公斤/公頃(4.3公斤/畝),下降1.1%。早稻單產雖較上年有所降低,但仍屬歷史第二高。由於單產降低影響全國早稻產量減少28.8萬噸(5.8億斤),佔早稻減產總量的12.4%。

單產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早稻生長期間農業氣象條件整體偏差。一是早稻移栽返青期間,湖南、廣東等地降水偏多,日照較少,早稻個體發育較弱。二是拔節抽穗期間,早稻主產區遭遇持續降雨,不利於早稻揚花授粉,局部地區稻穗結實率降低。三是灌漿收穫期間,江南及華南地區遭受連續降雨天氣,部分地區早稻田塊遭受不同程度洪澇災害,不僅不利於早稻灌漿和成熟收曬,還造成品質下降。

由於早稻產量僅佔全年糧食產量的4%左右,早稻產量減少對全年糧食產量影響有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