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說,對於中國短距\垂飛戰鬥機的發動機不是高不可攀的攔路虎,075方方正正的大甲板的設計就是給中國的短距\垂飛戰鬥機預留的設計,兩棲攻擊艦不是直升機母艦,更不是兩棲登陸艦。目前除了美國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這個噸位和作戰能力如果不久的將來再配置國產垂直起降固定翼戰鬥機,實際上等於一艘中型航母,前途不可限量。

075兩棲攻擊艦不是直升機母艦,直通甲板大有深意!

喜啊!堪比中型航母,國產兩棲攻擊艦大甲板設計暗藏深意

20日下午,一個巨大的喜訊傳來,我國的兩棲攻擊艦(代號075型)以幾近完整的外形出現在人們眼前,引起一片驚呼,乍一看這不就是一艘航母嗎!

這艘巨大的戰艦,方方正正的外形類似美國的大黃蜂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卻沒有先前有人"爆料"的是個尖頭,或者像法國的西北風那樣的"長麪包"造型。這艘鉅艦前臉方方正正,直通甲板寬大長直,艦身側舷外飄十分誇張,線條優美,這真讓人喜出望外,欣喜若狂。

看見這艘兩棲攻擊艦的真身,有網友驚喜的說,以前一直以爲是尖頭,心裏已經做好了萬般準備,安慰自己只要不影響戰鬥力就行,沒想到是個大平頭,哈哈!船頭和美國級好像。

有的驚呼,雙艦島?好摩登啊!

有的說信尹卓,說句不好聽的,比什麼大神準的多(暗示以前聽了所謂"大神"的話感覺上當受騙了,還是相信權威如尹卓將軍的話才準確,而尹卓將軍幾年前就說過中國的兩棲攻擊艦4萬噸,類似大黃蜂)

有的網友更是高呼:一飛沖天!一鳴驚人!萬歲075!

4萬多噸!這幾乎是法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的排水量了,堪比一艘中型航母。

有軍事專家認爲:

很多人在問075兩棲攻擊艦的事,以前說過很多了,現在隨着圖片的流出真相越來越近了。

075兩攻艦是2011年開始搞的,設計方案也修改過好幾次。16年總裝軍兵種部也有過與海軍不同的意見,建議搞非貫通式甲板上層建築,海軍堅持搞偏置式上建,此事以前也說過,這是很正常的學術範疇內的意見。在開工建造後的今天,仍有其它一些在設計方面的不同意見,這很正常,海軍的學術民主搞的很好。

075兩攻艦在去年(2018年)開工建造,就今天網上出現的圖片來看,進度還是不錯的。

另外,網上圖片是從外部拍攝的,不是內部圖,這應該不涉祕,這麼大的一艘艦在黃浦江裏也保不了密(外形方面)。

衷心爲人民海軍的每個進步而高興並自豪。

一直跟蹤075建造的網友說,這次滬東造船廠一個批次就要造三艘,目前兩艘已經在塢內建造,還有一艘的分段已經放在塢旁了,曝光的這艘按計劃10月就要下水了。

有網友眼尖,注意到075的兩側有巨大的凸起物,比飛行甲板低好多,凸出好多,造型上也沒有過渡,感覺有點兒突兀。

其實這些凸起應該是近防武器的發射平臺,據信075有兩門1130反導快炮,兩座紅旗10反超音速巡航導彈發射臺,更驚人的是還有8X6=48枚垂髮防空導彈巢。這樣的佈置可以在075四個方向位置,無論哪個方向來的導彈都能有48枚對空垂髮、2門1130、2座紅旗10來應付,如此高強度的反導佈置,就連美國的大黃蜂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也沒有。

075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兩棲攻擊艦,是根據我軍的作戰戰略和作戰樣式打造的新型兩棲攻擊艦。

4萬多噸的巨大排水量、齊全的武器裝備和先進的信息化作戰能力,使該艦整體水平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絕對躋身世界一流。目前除了美國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這個噸位和作戰能力如果不久的將來再配置國產垂直起降固定翼戰鬥機,實際上等於一艘中型航母,前途不可限量!

目前僅從一些曝光的圖還不能確定有消息稱075的31500噸是滿排還是標排,如果是標排,075要加淡水5000噸,自身用油+艦載機用油6000噸,滿排接近45000噸了。

當然,展現中國特色,就不同於有的國家,有人拿美國類似的艦艇生搬硬套的評價和比對這艘國產兩棲攻擊艦就顯得很不客觀和缺乏深層理解了。

比如有人對075的兩個升降機採取了舷內升降機的設計就說人家美國爲什麼不是這樣的設計,我們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好像只有美國的設計纔對,才科學,這是有失偏頗的。

比如有人說舷內升降機存在的問題有三點:

第1, 擠佔了甲板和機庫空間,一旦故障,就等於在甲板上挖了個大坑。

第2, 尺寸固定的升降機不適應將來有可能出現的垂直起降噴氣戰鬥機上艦。

第3, 破壞了飛行甲板的受力結構。

其實舷內升降機優點更多,因爲舷內升降機技術較簡單,易於抗擊風浪,安全性更高,而且只要升降機不佔用直升機起降點,總體就是完美的。另外,舷內升降機並不妨礙垂直起降戰鬥機起降,075甲板面積那麼大,爲什麼一定要在舷內升降機上起降呢。

啥叫垂直起降戰鬥機?非要在舷內升降機這塊地方起降,那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垂直起降戰鬥機甚至有在商船上緊急迫降的先例,早在1983年,一架鷂式戰機突發狀況,迫降在一艘輪船上就充分證明了垂直起降戰鬥機狹小空間起降的能力。

況且美帝在最開始探索兩棲攻擊艦時建造的硫磺島級LPH和升級後的塔拉瓦級LHA時就採用了舷內升降機的設計,所以中國在建造第一艘兩棲攻擊艦時選擇了相對穩妥的思路,確實無可厚非。

075級兩棲攻擊艦作爲中國第一艘小平頂兩棲攻擊艦,主要擔負着與航空母艦和071型船塢登陸艦等船隻組成特混艦隊,遂行戰鬥任務,從這個任務的需求來看,075型是完全合格而且有意義的。

形式反映內容,075外形決定用途,早晚上垂飛

一定的形式反映一定的內容。

075型兩棲攻擊艦在設計上與世界上已經服役的大型兩棲攻擊艦在外形上基本相同,這決定了075在性能上也具備了相同的能力。

可以肯定的說,世界上所有兩棲艦的直通甲板都是爲垂直起降戰力準備的。

比如075全通式飛行甲板幾乎就是美國的大黃蜂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翻版。

長方形的全通甲板。

相同的艦島。

相同的排水量(噸位)

這就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中國建造075這樣的巨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一上來就堪比美國最現代化的大黃蜂級和美國級,最終目標還是定位在未來單獨組成兩棲打擊大隊的能力上的。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兩棲攻擊艦早晚會裝備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就可以組成以075爲核心的兩棲打擊力量,獨自執行兩棲打擊任務。登陸作戰是非常講究火力編組的,一個帶無人隱身攻擊機,武直和陸戰隊的075是可以根據戰場情況馬上進行各種火力支援,跟請求上級航母艦載機火力支援在時效性上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在裝備聯合指揮系統的情況下也需要各種批准和戰場整體的火力分配決策。

配屬固定翼短垂戰鬥機將來是必須的,因爲海外任務不可能處處使用大航母,一是航母數量有限不能事事到位,二是有的行動單靠直升機又不夠威懾力,而需要縱深打擊或者深入某地域進行火力掩護(比如深入縱深撤僑)直升機壓制力不夠,投入彈藥的威力不夠(直升機都是小彈,戰鬥機可以投放500-1000公斤的制導炸彈),而短垂機上兩棲攻擊艦任務就彈性大得多了。

登陸艦隊有自已的航空力量,指揮起來也更容易,不用跟航母艦隊長期維持溝通,可直接指揮攻擊機提供火力支援。

簡單說,就是航母不在的情況下,兩棲攻擊艦打擊大隊也可以單獨承擔航母的作用,特別是一些突發戰事不能時時保證航母到場,而戰事又要保證有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和縱深打擊能力,這些都是直升機所不可完成和替代的,只有固定翼戰鬥機才能完成,這個時候兩棲攻擊艦的固定翼戰鬥機的作用和威力就媲美航母了。

因此,兩棲攻擊艦同時爭奪戰場的制空權和完成縱深打擊任務,兼顧兩棲登陸和航母爭奪局部制空權的作戰使命是未來兩棲攻擊艦不二的選擇。

紅灘頭

可以肯定,兩棲攻擊艦打擊大隊的核心使命是垂直登陸和垂直打擊任務,避開"紅灘頭"(搶灘登陸殘酷的灘頭血戰)這樣一來,對平面攻擊的需求就下降,不再需要單純的搶灘登陸,

發展兩棲攻擊艦,主要爲了適應新軍事革命爲代表的作戰樣式的變化,那種類似二戰諾曼底登陸的兩棲作戰樣式已經成爲過去。隨着短垂戰鬥機和V-22這樣的傾轉旋翼機以及大型直升機的出現,看上去轟轟烈烈的搶灘登陸已經不再適合廣義上的登陸作戰。

兩棲攻擊艦不是兩棲登陸艦。

如果兩棲攻擊艦主要使命是立體兩棲登陸,兩棲攻擊艦的排水量就不能小,否則在高海況的條件下作戰,兩棲攻擊艦會喪失戰鬥力,不但使命不達,也會延誤戰機。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平面登陸受地理因素限制作戰範圍狹窄,立體登陸不受地理限制。

世界上適合登陸艦和氣墊船平面登陸的海灘和地域不超過30%,防禦方只要在這30%的地域集中兵力進行防禦就可以極大的避免被動挨打。而攻擊方的選擇性小,主動性少,登陸的成功率就小,傷亡就大。但是適合兩棲攻擊艦進行垂直登陸作戰的地域是100%,兩棲攻擊艦可以從空中的任何方向進入敵方地域的縱深,那麼攻擊方的主動性就大,選擇性就多,傷亡率就小,防禦方防不勝防,攻擊方的成功率就高。

戰例是榜樣

2018年9月28日,據美國媒體報道,根據美軍官員證實,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上的F-35B戰機在阿富汗執行了首次作戰任務,打擊的目標是阿富汗"塔利班"組織。這是美國裝備的F-35B戰機以來首次進行實戰,受打擊的塔利班目標化爲一片火海。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美國"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的F35B是從遠在阿拉伯海上起飛的,跨過了伊朗和巴基斯坦邊境,長途奔襲阿富汗,這充分證明了兩棲攻擊艦縱深攻擊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航母才具備,換作直升機根本不可能實現這樣的打擊能力。第一直升機飛不了這麼遠,第二直升機沒有這樣的威力巨大的殺傷力。

方方正正的大甲板就是爲短距\垂飛的準備

075兩棲攻擊艦4萬多噸的排水量和方方正正的大甲板就是爲短距\垂飛的準備,而這個準備早就開始了。

2015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發佈信息,題目爲《中國開始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 正打造升力風扇》

原標題爲《成發與空天研究院簽署風扇部件合作協議》

消息稱:2015年3月20日,中航工業成發與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就短垂項目加工合作舉行簽約儀式。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推進系統項目(簡稱"短垂項目")是針對提高海軍兩棲作戰能力,填補該類作戰武器裝備空白而進行的探索項目。

背景資料:垂直起降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着陸的技術。它是從5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的一項航空技術。雖然起步相對較早,但是受制於飛控、發動機動力、材料等多種因素導致成功服役的戰機相對較少。垂直起降戰機對跑道條件要求低,能在前沿和攻擊艦上跟隨地面部隊部署和攻擊,對前方支援響應速度快,使用非常靈活。

注意文中黑體字突出是中航工業成發與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就短垂項目加工合作,這意味着短垂項目已經開始了具體的製造和加工。

衆所周知,短垂的核心技術之一主要是向下排氣的風扇組合,加工的難度也在風扇的複雜結構當中。一般認爲,其實核心技術主要表現在發動機的縱軸運動如何變爲橫軸運動上。

從發動機前端引出一根軸,然後連接在向下噴氣的風扇的軸上,這在機械製造上並非極難的事,這與越野車的驅動軸連接後橋的"動力包"驅動半軸帶動車輪轉動是一個道理。這個技術沒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那麼邪乎,就是一般的高精度加工技術。

所以,垂飛發動機的風扇組合並沒有了不起,。

其實,短距\垂飛發動機真正的難度在發動機本身的核心機上,推比10以上四代渦扇發動機的核心機纔是真正考驗短距\垂飛戰鬥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

既然中國的殲20已經有傑出的四代發動機渦扇15,類似美國F135的發動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障礙。根據美國發動機界的披露,F135本身就是F119的加大涵道比的版本,其核心機比F119並沒有高明多少。

可以說,對於中國短距\垂飛戰鬥機的發動機不是高不可攀的攔路虎,075方方正正的大甲板的設計就是給中國的短距\垂飛戰鬥機預留的設計,兩棲攻擊艦不是直升機母艦,更不是兩棲登陸艦。

根據上述事實判斷,中國的短距\垂飛項目已經在進行,而且已經進入深度製造階段。

至於什麼時候中國的075兩棲攻擊艦落上中國的短距\垂飛戰鬥機,時間也不會太長,不會超過10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