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果殼(ID:Guokr42) ,作者:dolphinhui,Donald G. McNeil Jr.,編譯部分-翻譯:梁郡,原標題《剛出生的嬰兒肚子裏,竟然還有一個胎兒!概率只有五十萬分之一的胎中胎》

在剛剛出生的嬰兒體內,竟然還有一個小小的胎兒?

這可不是生造謠言,最近在哥倫比亞出生的一個女嬰就是這樣——這種情況十分罕見,在50萬例中才有1例。

嬰兒腹中藏胎兒?

這名剛剛誕生的女嬰叫伊扎瑪拉,她的腹中長有一個尚未成形、仍然在生長的胎兒——實際上,這是她的雙胞胎姐妹的身體。

伊扎瑪拉寶寶剛出生時,腹中還有一個胎兒(Dr. Miguel Parra-Saavedra)

這種“胎中胎”的分娩病例並非沒有先例。1808年的英國醫學雜誌就報道了這種情況;近些年來,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新加坡都有類似的病例發生。

不過,最近這一例更加不同尋常。女嬰還未出生時,醫生便已確認出這是胎中胎。

一開始,產科醫生以爲,胎兒長的是肝囊腫。後來,在懷孕35周、還差5周足月時,這位母親見到了米格爾·帕拉·薩維德拉醫生,他是哥倫比亞的一位高危妊娠專家。

在彩超和3D/4D超聲影像圖上,帕拉·薩維德拉醫生髮現,圖中充滿液體的區域中,實際上含有一個非常小的胎兒;同時,還有一條獨立臍帶將小的胎兒連接在大的雙胞胎的腸子上,併爲小胎兒供血。

“我告訴了那位母親,她的反應是——什麼?不,這不可能!” 帕拉·薩維德拉醫生說,“在我逐步解釋後,她才明白。”

超聲掃面的結果顯示出位於子宮內的胎兒腹中,有一個正在成形的雙胞胎小胎兒(Dr. Miguel Parra-Saavedra)

2月22日,在伊扎瑪拉37周大的時候,由於擔心體內的雙胞胎會擠壓器官,醫生決定用剖宮產將她生下來。

第2天,醫生用腹腔鏡手術切除了那名孿生胎兒。小胎兒長約兩英寸,有基本的頭和四肢,但沒有大腦和心臟。

“伊扎瑪拉的情況還不錯。”帕拉·薩維德拉醫生說,“雖然肚子上有一個小傷口,但她已經是一個正常的寶寶了,除了一點——全世界都在討論她。”

高危妊娠專家帕拉·薩維德拉醫生,他在伊扎瑪拉37周大時將其接生(Katie Orlinsky / The New York Times)

“胎中胎”是什麼?

“胎中胎”,實際上是連體雙胞胎的一種特殊形式。

雙胞胎有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兩種,同卵雙胞胎來自同一個受精卵。胚胎學理論認爲,受精卵形成之後,越早發生分裂,形成的單卵雙胎就會越徹底。

如果受精卵的分裂發生在妊娠後的第13天以前,此時原始胎盤還沒有形成,分裂後的個體可以均等地發育,最終便會成爲正常的雙胎或多胎。但如果受精卵在形成的13天以後才分裂,由於此時原始胎盤已經形成,細胞團將不能完全分裂爲兩個部分,這樣就會形成不同形式的聯體雙胎或寄生胎。

如果其中一個個體的發育因爲種種原因受到了限制甚至停滯,就會變成一個沒有發育完全的胎兒身體,附着在一個正常或近似正常的胎兒體外,且往往只是一個小型軀幹和皺型的四肢或枝芽,胎兒也大多是無腦無心的畸形。這種寄生胎即爲外寄生胎,也被稱爲非對稱聯體雙胎。

巴基斯坦一夫婦(同時也是堂兄妹)的兒子出生時有6條腿(即左滑的圖片),其中多出的4條腿爲外寄生胎。幸運的是這名男嬰其它方面一切正常,醫生們手術切除了他多餘的4條腿(dailymail.co.uk)

在一些極其罕見的病例中,雙胞胎的胚胎只有部分分離,更大的那個胚胎會將小的包裹其中。這種寄生胎爲內寄生胎,還有“胎內胎”、“包入性寄生胎”等小名兒。

那內寄生胎會不會長大,然後從患者腹中出生呢?

小胎兒會被生出來嗎?

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病例報道。寄生胎由於發育得極不完全,本身並沒有生命。雖然在寄主體內時仍然是活動組織,並且可以隨着寄主的長大而增長;但它的營養供給均來自寄主,而來自寄主的營養畢竟不足以維持個體的正常發育,所以寄生胎最終常因缺乏營養而導致發育不正常或嚴重的畸形。

也就是說,寄生胎雖然會不斷長大,但並不會從身體裏主動排出去。

一項關於87例寄生胎的研究表明,寄生胎的體重本身存在很大的差異,最輕的只有1.2克,最重的則達到了1.8千克,身長也從4釐米到24.5釐米不等。同時,大多數患者都是新生兒或者小嬰兒,89%的病例都是在18個月以前便得到了確診。

印度一名2歲1個月的男幼兒,體內存在內寄生胎(ncbi.nlm.nih.gov)

在臨牀上,內寄生胎多表現爲相應部位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並且因此產生壓迫症狀,其代謝產物或無菌性壞死、腐敗後產生的毒素會引起中毒症狀,甚至會由於壞死而導致大出血。所以,當患兒出現這些症狀時,應考慮到寄生胎的可能性。

但內寄生胎有時會被誤診爲畸胎瘤,這是一種可能帶有骨骼、肌肉組織以及毛髮的腫瘤。

甚至一些病例裏,內寄生胎很多年都不會被察覺。2015年,一名45歲的英國女性,因爲卵巢上有一個4英寸大的腫瘤做了手術。然而,手術中才發現,“腫瘤”居然有一張半成形的臉,帶着一隻眼睛、一顆牙齒和黑色的頭髮。醫生的結論是,這是病人還在母親的子宮裏時,吸收進體內的雙胞胎姐妹。

寄生胎是怎麼來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寄生胎呢?

目前查閱到的文獻,都認爲寄生胎的病因尚不明瞭。在少數患兒的家族中有遺傳病史,比如先天性肛門閉鎖,這提示了遺傳基因的異常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所以,在寄生胎的預防上,也多建議首先要杜絕近親婚姻,孕期避免接觸致畸致癌物質。

此外,懷孕後應定期產檢,若B超發現有寄生胎存在,則應及時終止妊娠。需要指出的是,寄生胎並非是真性腫瘤,所以對於寄生胎而言,羊水檢查對於產前診斷並沒有幫助。

圖:Pixabay

對於寄生胎而言,目前推薦的治療方法爲手術治療。經過手術治療,寄生胎患兒基本上都可以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外寄生胎可擇期手術,而內寄生胎則應該儘早手術。

寄生胎手術的治療效果一般都很好,但這並不意味着,手術切除了寄生胎就萬事大吉了。寄生胎雖然發育較爲成熟,但也仍然有惡變的可能。有文獻報道了1例發生在骶尾部的寄生胎,於術後26個月復發。對寄生胎而言,雖然復發風險很低,但風險仍然存在。所以,寄生胎的患兒在手術之後進行定期檢查,還是至關重要的。

編譯來源:

https://www.nytimes.com/2019/03/20/health/twins-fetus-colombia.html

c.2019 New York Times News Service

參考資料:

[1] Elizabeth S. Sandra T. A case report of an omphalopagus heteropagus (parasitic) twin [J]. J Pediatr Surg,2008,43 (1) :E37 – E39

[2] Ajay N Gangopadhyay etc. Twin fetus in fetu in a child: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Med Case Reports. 2010; 4: 96.

[3] 豐有吉,沈鏗 婦產科學第2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年5月第2版 110頁

[4] 徐兵,孫傳成 聯體寄生胎3例報告及文獻複習 疑難病雜誌2011年4月第10卷第4期 273 - 274頁

[5] 牛會林,張美德 寄生胎13例臨牀病理學分析 臨牀與實驗病理學雜誌 2005年6月刊20(3) 311 — 313頁。

[6] A.K. Majhi,K. Saha,M. Karmarkar,K. Sinha Karmarkar, A. Sen,S. Das Fetus In Fetu – A Mystery in Medicine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07) 7,252 – 257 頁

[7] 甘毅,熊燦娟,吳君輝,李小榮,呂侶 腹膜後寄生胎1例報告及文獻複習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37(2) 213-216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果殼(ID:Guokr42) ,作者:dolphinhui,Donald G. McNeil Jr.,編譯部分-翻譯:梁郡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果殼©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1598.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