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 匯衆醫療investank.com ,作者:匯衆研究院

憑藉埃博拉疫苗一戰成名的康希諾生物於3月28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填補港股疫苗股的空白,風險與機遇並存的疫苗行業烽火再燃。

疫苗產業一直是生物醫藥中回報率較高的子行業,具有準入壁壘高,資金密集度高、競爭格局穩定等特點,近年來,國內疫苗市場規模始終保持8%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伴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訴求也水漲船高,但原本蓬勃發展的疫苗產業接連遭到重創,一時間行業陷入冰點。

2019年3月28日,憑亞洲首款埃博拉病毒疫苗一戰成名的康希諾生物深耕9年後,終於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填補了港股疫苗股空白,同時也顯示出中國創新疫苗研發企業走出陰霾,開始嶄露頭角。

全球疫苗市場風生水起,國內迎來複蘇期

生物製藥作爲醫藥產業中的一塊“香餑餑”引來衆多資金投入研發和生產,疫苗作爲該領域的重要分支卻始終呈現不溫不火的狀態,2017年全球疫苗市場規模爲276.82億美元,增速不足1%,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爲疫苗是低利潤的投資,各大藥企對疫苗的投入也遠低於重磅藥。

然而,換個角度看,疫苗或許是最好的投資之一。201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展了一項研究,分析2011年至2020年疫苗投資的投資回報率(ROI),結果發現在這一時期投入到疫苗領域的每一美元都有16倍的回報。當考慮到更廣泛的社會和經濟利益時,投資回報率更是達到了原來投資金額的44倍。

看似被“冷落”的疫苗投資再次迴歸藥企的視野,疫苗市場迅速風生水起。據Evaluate Pharma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8至2024年全球疫苗市場將以7%的複合年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在2024年將達到446.27億美元。全球疫苗市場將再次擴容,生物技術水平的日新月異以及新型疫苗市場強勢利好將驅動全球疫苗產業高速增長。

彼時,國內也迎來了轉機。2016年的“山東疫苗事件”以及2018年“長生生物”等事件對疫苗行業造成了較大沖擊,民衆自主接種二類疫苗的意願下降明顯,產業一度觸及冰點,國內疫苗行業前景被蒙上了一層陰影,多家疫苗公司受影響業績大幅下滑。2018年國內疫苗籤批發量僅爲5.5億支,遠低於2017年的7.12億支。

在多次整頓與調整後,行業亂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在度過漫長的“寒霜期”後疫苗企業紛紛解凍,行業復甦迎來春天。未來隨着疾病預防需求進一步擴大,以及我國免疫規劃體系的補充和完善,疫苗品種擴增將進一步開發市場潛力,預計2020年我國疫苗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5年複合增長率約15%。

利好因素集結,民企瞄準二類疫苗

與國際市場不同,國內疫苗市場爲二元市場,分爲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國內市場一類疫苗佔比約70%,主要由國有企業(國內六大生物製品研究所)主導,由於是政府免費提供,價格受到管控,利潤率相對較低,目前市場已趨於飽和,增量空間較小。

反之,二類疫苗市場則呈現國企、民企、外資三分天下的格局。與一類苗不同的是,二類苗的生產廠家擁有自主定價的權利,享有較高的毛利,通常自主生產的二類疫苗毛利率在90%以上,同樣,市場化競爭程度也較高,隨着二類疫苗的種類逐漸豐富,民企進入市場意願強烈。

政策推動與人口結構的改變對二類疫苗市場的擴容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疫苗屬於特殊性生物製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強制性和不可複用性,與人口結構變化緊密相關。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放開,未來10年我國新生兒和兒童人口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4年,兒童人口占比有望超過18.3%。新生兒童數量的增加將直接帶動兒童用二類疫苗需求成比例增長。老齡化趨勢同樣帶動疫苗產業的繁榮,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報告稱,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17.17%。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將達31%,助推疫苗產業規模擴大。

近年來,疫苗在歐美市場已經區域飽和狀態,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對於疫苗產業而言蘊育着巨大的機遇,全球製藥巨頭也看到中國疫苗市場的增長潛力。外資企業侵蝕市場份額的同時也爲國內企業帶來了實質性的收益。國內疫苗企業主動與國際企業合作,合開公司,技術轉讓、銷售協議等等,即便是代理跨國藥企產品毛利基本也能達到30%以上。

研發緊跟國際潮流,新型疫苗驅動增長成趨勢

國際大型藥企的研發投入力度較大,通常保持在20%左右,研發帶來的創新加速了全球疫苗行業的寡頭格局。全球疫苗產業向四大巨頭葛蘭素史克、默沙東、輝瑞、賽諾菲看齊,也爲中國疫苗行業帶來了啓迪。

中國疫苗企業始終跟隨國際製藥巨頭的研發趨勢,以me too和me better首當其衝。我國在傳統疫苗技術提升、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品種開發等方面雖然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中問題和風險依然存在。研發一個疫苗的新品種通常需要15年以上,其中臨牀評估研發費用不菲,時間也佔新疫苗總研發時間的一半以上,若研製出來的新疫苗在臨牀有效性和擴大人羣的安全性實驗失敗,或是發生市場推廣滯緩等不利因素,則有可能導致項目投資無法獲得相應回報。

國外疫苗暢銷的大品種主要爲新型疫苗與多價多聯疫苗,其中肺炎疫苗系列、HPV系列、DTaP 及其聯苗系列、麻腮風-水痘帶狀皰疹疫苗系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系列等往往是盛產重磅品種的搖籃。

2009 年輝瑞以680億美元對價收購惠氏獲得其重磅品種 Prevnar 13,單靠這個品種輝瑞躋身全球前四大疫苗巨頭。默沙東的HPV疫苗系列、每年銷售額在20億美金以上,單 Gardasil 這一疫苗品種,2006年上市後累計給默沙東帶來超過130億美元的收入。

數據來源:EvaluatePharma

2017年,全球銷售額TOP10的疫苗中,9款爲新型疫苗,佔據整個市場份額的57%,新型疫苗的崛起推動全球疫苗行業前行。由此可見,疫苗產業越來越走向以重磅品種爲核心的時代。

數據來源:中檢所、藥智網、廣證恒生

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已經將發展重點轉移至對傳統疫苗產品的升級換代和新型疫苗領域,同時着力提升疫苗研發的質量和速度,以求佔領市場制高點。2018年國內疫苗市場步入快速放量階段,大批新型疫苗湧入爲二類苗市場帶來增量。AC-Hib三聯苗、HPV疫苗、13價及23價肺炎疫苗、EV71疫苗、百白破Hib四聯苗等陸續進入銷售放量期。另一方面,狂犬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等市場規模巨大,升級版產品上市後現有存量市場存在較大的替代空間。

行業整合加速,創新驅動型企業仍有機會

我國是世界上疫苗產量領先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疫苗生產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國內有40家以上疫苗生產企業,但半數以上的企業僅能生產1種產品,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具有大品種研發能力的企業少之又少。在疫苗品種上亦是如此,雖然國內涉獵的疫苗種類豐富,但由於研發能力欠缺導致產品大多爲仿製開發,我們與國際藥企仍有較大差距。

行業的高准入壁壘、高研發投入和長耗時、生產的週期性,共同導致了企業高成本,只有具備資金實力和研發實力的大型製藥公司才能在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近年來全球疫苗產業合縱連橫,併購整合不斷,四大巨頭更是通過頻繁併購重組積極拓展自身的市場份額。反觀國內疫苗市場同樣面臨行業整合加速,在疫苗流通規定及一票制的影響下,政策監管力度加大進一步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最終定會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

目前國內已經上市以及處於臨牀後期的大品種有肺炎球菌疫苗、HPV疫苗、EV71病毒疫苗、四價流感病毒疫苗、口服五價重配輪狀病毒疫苗等14個品種,我國疫苗產品的市場競爭態勢已愈發激烈,在各大生產商麓戰過程中,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創新驅動型企業能夠在合併的浪潮中屹立不倒。

重磅新品種疫苗帶動行業增長,其中包括未覆蓋疾病的疫苗和治療型疫苗的推出。西方社會正在遭遇的疫苗危機,中國也不能倖免,脊髓灰質炎、麻疹、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均出現疫情上升的趨勢,相應的疫苗產品亟待大量儲備或升級,研發創新能力較強的國內疫苗企業若能抓住機遇,適時地儲備資源、加快研發效率,將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匯衆醫療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1544.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