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父母最喜欢说的,希望孩子“听话"。父母对孩子的霸权主义,几乎是天然的。

《小欢喜》最近爆火,而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便是剧情的真实,剧中陶虹、海清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演技让人格外能代入进剧情。而在剧中,教师宋倩与女儿乔英子的“争斗”却值得让人深思。

宋倩在剧中对乔英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她决定着乔英子的一切,从吃穿住行,到未来大学的选择,全都被宋倩牢牢把握,还美其名曰“为了你好”,但是宋倩的“听话式教育”却险些毁掉了乔英子……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有着天经地义的“霸权主义”。父母对孩子的霸权主义,几乎是天然的。弗洛伊德说,从精神分析诞生之后,父母打孩子就不再有理由。他认为,父母打孩子还声称这是为孩子好,明显地是在掩盖潜意识里的恶毒。父母打孩子,就是霸权主义的典型表现。然而,这还远不是全部,父母的“霸权主义”是恨不得深入到孩子的心理和灵魂的。

比如,父母最喜欢说的,希望孩子“听话"。“听话"背后的隐喻很多。比较好理解的,父母所谓的让孩子听话,就是希望孩子“听父母的话”,而不是听孩子自己内心的话。因为,听父母的话,这样的孩子,父母比较好管,比较省事

除此之外,听话的背后还有我们不太熟悉的原因,这里的原因也很多。举个例子,比如:一个言听计从的孩子还可能用来满足养盲者心理上的某种需求。这种情况多发于,当养育者在家里没有地位时,TA会倾向于培养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孩子,这样一来,似乎自己的地位获得了一种提升.

但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养育者和被养育者的地位,是显然不平等的,在一个地位并不平等的条件下,为了生存,被养育者只能发展出ー个围绕养育者而生的“假自我”来迎合养育者。长久以往,“假自我”就会无处不在,以至于孩子真正的本我根本没有空间安放,没有机会表达。

久而久之,真我即便不会消失,也没有发展,而是被掩盖到非常深的地方。以至于长大后,孩子已经完全将本真藏入深处,失去了自我的天然。

比如,我们常见的现象,很多人好像做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什么爱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爱吃什么,什么都是“随便”,别人塞给自己什么,自己就接受什么……

所以,作为家长,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多些自主选择的机会,作为曾经的被压迫者,已然拥有了假自我外衣的人,请拿起自己的主见,请把主动权重新握回自己的手里,这就迈出了蜕变的第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