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座談會順利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主辦、協會國防軍工行業委員會承辦。中國證監會、國資委、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和國家軍民融合基金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十一大軍工集團以及部分軍工上市公司代表等合計近150人蔘加了會議。

會上,證監會管理層在講話中指出,當前軍工上市公司整體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他表示,軍工上市公司作爲天然的軍民融合載體,在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中扮演“先鋒隊”的作用,在利用資本市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中實現了“三個提升”:

一是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程度提升。近年來軍工企業通過股權和債權等多渠道融資,助推資源整合和跨越式發展;引入股權激勵約束機制,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內部建設,推動企業規範發展。

二是軍工資產證券化程度提升。資產證券化是軍工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的必要選擇。

三是軍民融合程度提升。各軍工集團藉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在加快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有效利用資本市場,推進重點軍民融合產業股權多元化。改革體制機制,積極構建開放式軍民融合平臺,在資本、研發、產業和人才四個方面合力推進軍民融合快速發展。

19年這波反彈行情以來,政策預期的改善較爲明顯地利好軍工板塊。年初至今,Wind軍工指數涵蓋的48只成分股漲幅均超10%,其中漲幅超50%的有13家。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中央對於軍工行業及推進軍民融合已開始重點關注及扶持。政策上對於軍工行業開始推行競爭性採購,引導國有軍工企業有序開放,提高民口民營企業參與競爭的比例。高層多次強調,要着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立足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以工程建設爲牽引,集中優勢力量協同攻關,早日取得突破,要擴大國產技術和產品規模化應用。

如果從邏輯上來考慮,爲什麼要推行軍民融合?事實上,軍民融合的重大戰略意義在於:首先,通過深度軍民融合,盤活存量產能,引進各種資源進入安全領域,促進創新,加快武器裝備的升級換代;其次,解決原有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構建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軍民深度融合的運行體系,由過去的“輸血”轉爲“造血”,促進軍工產業的升級。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爲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今年以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加快,自主創新已被高層多次提及,成爲市場關注焦點。作爲國家安全的核心,軍工的自主創新更具重要意義。軍民融合是國防科技工業基礎和民用科技工業基礎的結合,最領先的科技成果往往先產生於軍事領域,而後由軍事領域向民用領域轉移,推動民用產業的轉型升級。軍民融合既可降低技術開發成本,也有利於國防基礎能力的提高。

另外,今年以來軍工訂單的持續放量也爲民企參與軍民融合提供了重要基礎和市場空間。此次最高層軍民融合決策機構再次提出推行競爭性採購,提高民營企業參與競爭的比例,我們認爲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將加快推出。我國當前處於軍民融合雙向發展期,隨着軍民融合進程的不斷推進,“軍轉民”領域關注大飛機、船舶動力、商業航天板塊的軍工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民參軍”領域,可關注船舶動力、碳纖維材料、機載檢測設備板塊的優質公司。

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以下7軍民融合概念公司:

江龍船艇(300589) :中國海警局後勤裝備部是公司主要客戶之一,公司爲其生產海警船艇、公務執法船艇等。

北方導航(600435):軍工產品包括遠程控制技術產品,火控技術產品,慣導與光電控制技術產品,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產品,場景觀測平臺技術產品等;首家軍工整體上市企業。

中航電測(300114):公司軍品是航空產業核心配套,在直升機、運輸機、教練機、無人機上均有應用,航空軍機新型號列裝部隊後開始逐步進入放量期,公司顯著受益。

中兵紅箭(000519) :定增收購集團從事軍品研發的紅陽機電、北方向東、北方紅宇、北方濱海與江機特種以及從事專用車研發製造的紅宇專汽股份。

光電股份(600184) :主營光電防務、光電材料兩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大型武器系統、精確制導導引頭和光電信息裝備。

國睿科技(600562) :公司是國產民航二次雷達最重要的供應商,也是軍航二次雷達的主要供應商。隨着央企改革的深入,預計公司相關資產注入有望逐步推進。此外,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恩瑞特曾中標“珠海等9部空管雷達建設工程雷達系統設備採購項目”,當時的中標總金額約爲1.04億元。該次中標標誌着民航領域空管雷達招標已經重啓,公司雷達業務逐步走出低谷。

海格通信(002465) :隨着國防市場的恢復性增長態勢逐步明確,軍工訂單陸續落地,公司在2018及2019年較明顯地呈現恢復性上行態勢。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資料爲公開數據彙總整理的結果,可能存在不準確性,僅供參考。本資料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亦非作爲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它標的的邀請。平安證券不對因使用本資料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平安證券對本資料擁有最終解釋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