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央行发布的新规,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一方面,8月17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其目的之一就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8月26日,地产板块集体下挫。截止收盘,市北高新跌3.99%,上海临港跌3.28%,华夏幸福跌1.97%,万科A跌1.89%。

8月25日央行发布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被认为是引发地产股下挫的重要原因。

根据央行发布的新规,自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其中,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

根据这个调整规则,暂以8月20日发布的首期新LPR计算,10月8日后新发放的住房个贷,首套房的利率不低于4.85%,二套房不低于5.45%。

这个利率标准和现行的相比,其实差别并无多少。央行也说了,“与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响”。

那市场咋就敏感了呢?

第一,央行根据LPR新基准进行的房贷利率调整,意味着房贷利率下限定了,而过去首套房利率降至基准以下的“打折”优惠将不再存在;

第二,政策的指向性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坚决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站在监管的视角来看,政策制定和执行要严格区分“房地产”和“非房”,泾渭分明。也就是此前说的不再搞大水漫灌,房价不能再不受控制涨下去了, “非房”领域则要好好扶持发展。

一方面,8月17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其目的之一就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7月30日中央会议明确指出,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对于流向房地产的资金被严格限制。

5月,银保监会批评商业银行、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存在违规向房企输血融资的现象,要求各地严查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等。

6月,一些拿地激进房企的融资受到监管,部分房企债券、ABS发行将被暂停,例如旭辉、融创和中铁建等企业又被重点监控。

7月,中融信托、中航信托等十家房地产信托企业被约谈,要求今年房地产信托规模不得超过6月末的规模,符合432的通道类业务也算房地产项目全部暂停。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资金一收紧,日子明显就难过了,尤其是小房企。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2019年1月截至7月30日,全国范围内有超270家房地产企业在人民法院刊登公告破产文书。

而这一切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限购、限价政策下,金九银十在即,验证的时刻很快就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