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電商業內人士告訴《靈獸》,網易嚴選此舉想要靠低價來吸引消費者,爲其引流,但註定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爲在下沉市場只有真正的低價才能達到用戶轉化的目的,網易嚴選並沒有實力和魄力,更重要的是網易不會支持這個舉動。網易嚴選一系列的自我救贖方式,頗有些面臨高庫存下病急亂投醫的意味,以促銷形式清理庫存,本就與起初定位了新中產消費習慣不符,在電商業務揹負的營收和淨利潤面前,網易嚴選已經走上了歧途,試圖想要以“特價”的方式打開“精選”市場。

網易考拉被阿里收購的消息,鬧騰了近一週後,等來的最新“傳聞”,卻是不賣了。

這個曾被丁磊豪言要在3到5年,達到500億元至1000億元市場規模的跨境電商,在本家營收放緩、淨利潤攔腰折斷、市值跌落的困境當頭,終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4歲的網易考拉正在成爲網易的“棄子”,而電商業務的另一條腿,網易嚴選也岌岌可危。

從年初被曝裁員,到GMV放緩和高庫存,再到其成長道路中涉嫌抄襲和版權的問題也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來自市場的多方面壓力,讓網易嚴選的日子更是不好過。

一晃兒,網易的電商夢做了4年,這些曾被丁磊視爲增長點的新業務,正在成爲網易超越百度市值路上的絆腳石。考拉和嚴選從年初被集團邊緣化開始,其背後的命運正在被網易自己改寫,而網易曾繪製的那些電商宏偉藍圖,正在黯然的退出舞臺。

1

2018年,網易電商(考拉和嚴選)共計營收192億元,這個對於非電商企業來說是個不算小的數字,但卻是網易電商業務的轉折點。

因爲這一年,網易電商業務的增速瞬間下滑,同比增長率從2017年的160%下降爲64.10%,就連丁磊在年初定下的網易嚴選200億目標的GMV也只完成了1/10。更讓網易難堪的是,其淨利潤也在下滑。2018年淨利潤爲61.52億元,2017年爲107.08億元,甚至還低於2015年67.35億元的水平。

跳崖式下跌的背後是整體電商流量趨於飽和的結果,是海淘政策大變天的轉向,更是網易電商業務對郵箱給予流量紅利的殆盡。

這一系列的誘因,讓曾豪言“要製造電商領域的網易”計劃急踩下剎車。

網易CFO楊昭烜稱,“電商要在增長速度和電商盈利模式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而網易的經營理念並不支持用不惜虧損的方式來取得快速增長。”一時間少了重金的投入,轉而揹負營收的壓力,讓網易的電商業務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時間撥回到2016年初,網易嚴選通過ODM的模式,即由工廠負責產品設計,網易嚴選進行品控、採購和銷售,自上線之初就迎來了巔峯。

數據顯示,網易嚴選上線的第一個月GMV超3000萬元,到2016年底,進一步發展至6000萬元,當時的網易嚴選還沒有大規模的擴張品類,丁磊甚至擔當產品經理,親自挑選每一件商品。

這一年,網易嚴選將電商當年的數據拉到了80多億元,同比增長117.52%。或許電商業績的突飛猛進,並不能僅歸功於嚴選,但其在大規模全品類的電商平臺中,網易嚴選宛如一股清流,給了電商新的道路,陸續有巨頭追隨網易的腳步。

2017年3月,騰訊上線了自媒體精選電商平臺“企鵝優品”;4月初,小米上線電商平臺“米家有品”;5月,阿里上線了第一家自營精品店鋪“淘寶心選”;第二年,京東的“京造”上線。

衆多電商巨頭扎堆兒在“精選”上,並鉚足力氣。

2

相較於傳統的電商平臺來說,ODM需要零售商在更多的環節參與進來,這與當下的自有品牌如出一轍。

網易嚴選初期憑藉郵箱的流量紅利,嚐到了不少甜頭。在第一次內測時,嚴選團隊發出了250封內部郵件,拿到了30萬的銷售額。此後便開啓瘋狂宣傳、擴品模式,SKU數量從起初30,發展到現在的上萬。

這期間,網易電商業務正在成爲網易新的增長引擎,從2016年佈局到2018年,網易電商的營收從11.9%增長到28.64%。

但本就過重的商業模式,成爲網易嚴選的絆腳石,而爲了能夠讓消費者的體驗更好,網易嚴選甚至砸下重金在多個城市建立倉庫中心,進而也成爲推高嚴選成本,導致網易淨利潤下滑的關鍵因素。

在擠滿玩家的“精選”賽道上,網易嚴選在當時唯有通過擴充品類,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也意味着嚴選承受着高庫存的重大風險,更嚴峻的是,在品類擴張的道路上,需要團隊從設計就開始進入,到後續的生產、品控和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把關。

而不同產品又由不同的製造商完成,這讓網易嚴選陷入無限循環中。據一位網易嚴選內部人士告訴《靈獸》,嚴選合作的製造商有500家。

高額的自營成本,並沒有提升供應鏈效率,反而正在一步步拖垮網易嚴選。

外界接收到的第一個訊號就是來自於今年年初的裁員事件。網易的快速發展,讓團隊人員達到上千人,僅品控團隊就有100人,隨着團隊的擴充,網易嚴選並沒有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而是粗曠式的管理水平在內部也被詬病。

今年年初,有媒體爆出網易嚴選人員流動情況高達30%,多位網易人士表示,鉅虧是導致嚴選在年前就被集中裁員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網易嚴選因爲版權問題遭到的詬病也越來越多。標榜高品質、低價格,商品由大品牌的製造商製造,這本就是僞命題,要以大幅度低於品牌商的價格買到與品牌相同品質的商品,就不可避免的遇到“山寨”問題。

3

在高庫存的壓力下,網易嚴選更改了2019年的業務發展方向。

將控制SKU數量,主打爆品原則作爲重點,即通過設立專區,形成爆品,以來增加商品的銷售數量和銷售額,從而影響上游的製造商,再通過大批量的訂單,降低成本和庫存,同時,還能提升網易嚴選的議價能力。

網易嚴選這一“美好”的遠景,正是“嚴選”模式的精華所在。

與電商平臺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從製造到銷售的整個環節,通過質高低價,註定成本更高、利潤空間更低。而想要改變這一情況,唯有通過精準選品和大量的訂單實現最好的盈利現狀。

顯然,網易嚴選明白這一道理已爲時已晚,且自己的SKU數量發展到2萬,還擠壓高庫存後才恍然大悟。

今年7月,網易嚴選推出“9.9超值專區”的業務,目的是提升用戶轉化率,在下沉市場分得耕耘,試圖挽救自己。

但由於本身在價格上沒有優勢,且面臨聚划算、拼多多等玩家在市場中的競爭,加之此時的網易已沒有給嚴選太多的支持,以無法通過“補貼”獲得加持的手段,讓網易嚴選的下沉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靈獸》通過登陸網易嚴選APP看到,嚴選特價專區只挑選180個商品,不僅數量跟競爭對手沒得拼,在品類選擇上也沒有任何優勢,而這180個商品究竟是清理庫存,還是深思熟慮下沉市場之後的選品,也一目瞭然。

再理想的情況是,180支全部由大數據測算決定,那麼,一旦出現對市場判斷失誤,產品滯銷的情況,網易嚴選又將面臨更高的庫存風險。

相比其他下沉市場專區囊括到全品類,無論從數量還是品類上,網易嚴選都相差甚遠。

一位電商業內人士告訴《靈獸》,網易嚴選此舉想要靠低價來吸引消費者,爲其引流,但註定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爲在下沉市場只有真正的低價才能達到用戶轉化的目的,網易嚴選並沒有實力和魄力,更重要的是網易不會支持這個舉動。

網易嚴選一系列的自我救贖方式,頗有些面臨高庫存下病急亂投醫的意味,以促銷形式清理庫存,本就與起初定位了新中產消費習慣不符,在電商業務揹負的營收和淨利潤面前,網易嚴選已經走上了歧途,試圖想要以“特價”的方式打開“精選”市場。

瞄準下沉市場還不夠,網易嚴選還斥巨資走到線下,想要從不同的場景切入新中產消費羣體,增加用戶的體驗感。

先後在酒店佈置“嚴選房”,又到在書店裏面打造“新中產書房”,再到進入民宿領域佈局“嚴選Home”。

但此舉在《靈獸》看來,不同場景的作用成爲網易嚴選的流量新入口,從而實現對品牌的宣傳作用,擴大品牌輻射力和人羣影響力,提高現有用戶的體驗。但似乎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效。

4

“高品質、低價格”的噱頭看起來是美好的,尤其“性冷淡”風格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品牌商也樂此不疲的蜂擁而至。

但歸根結底嚴選的模式還是屬於重資產運營,跨越了傳統零售的單純採銷模式,而是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不僅需要上游工廠們的設計、改造和供應鏈的支撐,最大難點在於保證用戶體驗,保護供應鏈廠商。

而過高的成本投入,還並非在生產端,這些無形成本最後反加至商品身上,且無論能否實現高品質,要想低價只能虧損,但企業經營一定是以長期盈利爲目的。

另外,網易嚴選從最初定位到“性價比”這件事上,走低價MUJI的路線,以阿瑪尼、CK等大牌生產商合作爲噱頭,“山寨”大牌的外觀、設計和產品,但價格卻遠低於相關品牌的商品。

這讓網易嚴選收割的用戶有個共同的特點,即對價格非常敏感,而這正是小米現在面臨的痛點,當品牌商的消費者過於在乎“性價比”,會導致網易嚴選在以後的品牌定位上很難突破,甚至轉型。

而當價格不再低價,勢必馬上流失很多消費者,以及對於這羣消費者的忠誠度和進一步的轉化都很有難度。

考拉的結局尚不爲之,曾經紅極一時的網易嚴選,也爲網易的電商業務敲響了警鐘,舉步維艱面前,品類擴充後的產品售後、物流和庫存等問題也在考驗做遊戲發家的網易的運營實力。

如今,網易嚴選選擇開源節流,精簡團隊的方式試圖實現自我救贖,但背後蘊藏着高庫存、GMV放緩、山寨、版權等難題,還是未能解決,更重要的是,網易嚴選自己的定位究竟是特賣還是精選,還需要再做定奪。

現在網易嚴選的形勢,正是給“嚴選”玩家們的一劑思考,這個模式真正存在的意義和最良好的財務模式是怎樣的。但無論如何,“嚴選”的模式,一定是要品牌商在製造商和消費者之間架起最信任的橋樑,才能長遠發展。(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