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出生于遵义的导演鲁坚选择在贵州赤水进行现实题材电影《麦子的盖头》的拍摄创作,目前影片已经全部制作完成且正式定档,将于2019年10月在全国院线上映,讲述发生在浓郁黔北文化下的小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电影《麦子的盖头》以写实主义作为基本的美学追求,在电影日益商业化的浪潮中保证了影片在现实映射与社会教育层面的意义,以贵州小镇为背景、以人性善恶交锋为主线再塑了世纪之交黔北底层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

随着《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地球最后的夜晚》等现实题材电影的全国热映以及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影片取景地贵州也凭借其浓郁独特的文艺气息与温润旖旎的山茂风光吸引了众多以聚焦现实底层小人物生存状态为核心的影视创作者,成为了又一个呈现出影视创作多元化发展态势的文化城市。

图:《麦子的盖头》剧照

自“贵州制造”在影视行业渐成规模以来,越来越多的贵州文化随影视元素出现在荧屏之上,呈现着贵州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魄力。2015年,出生于遵义的导演鲁坚选择在贵州赤水进行现实题材电影《麦子的盖头》的拍摄创作,目前影片已经全部制作完成且正式定档,将于2019年10月在全国院线上映,讲述发生在浓郁黔北文化下的小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此番,影片中的贵州元素又将以何种方式呈现?

山、水、桥、城 《麦子的盖头》中点滴皆是贵州元素

图:《麦子的盖头》剧照

《麦子的盖头》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学文的同名小说,由鲁坚担任导演、编剧、总制片人及联合出品人,邬君梅担任艺术总监,吕鸥、邬超、贾峰润担任制片人。此次,导演鲁坚为了赋予影片浓郁的民俗风味,将原著中故事的发生地定为黔北山村,并选用贵州籍演员与当地本土居民采用方言拍摄,原汁原味的再现了世纪之交黔北地区的语言特色。

图:《麦子的盖头》剧照

无论是厚重典雅的房屋建筑,还是细长蜿蜒的小巷古道,或是碧波荡漾的川江河流,无一不显露着贵州独特的民俗韵味。而这种传统的文化思维又在潜意识上影响了电影主人公麦子与老于之间爱情故事的发展走向,将角色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击中表现出的矛盾挣扎突出鲜明的展现出来,赋予了影片浓烈地域色彩之外的思想深度。

影片正式定档 写实主义再塑小人物生存状态

图:《麦子的盖头》剧照

电影《麦子的盖头》以写实主义作为基本的美学追求,在电影日益商业化的浪潮中保证了影片在现实映射与社会教育层面的意义,以贵州小镇为背景、以人性善恶交锋为主线再塑了世纪之交黔北底层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

其中,矿工们吃饭场景在视觉上的写实处理尤为明显的刻画了底层芸芸众生的生命轮廓:吃饭的黄瓷碗、围坐的大圆桌、灰色系的服装、蒙着尘土的安全帽......一眼望去,灰蒙蒙一片的模糊不清。影片恰到好处的色调处理将这些生活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小人物融入昏黄光线中,失去了明显的轮廓与表情,也喻示着这些边缘人物毫无色彩的生活状态:一代代默默存在无声消失,了无痕迹,引人深思。

图:《麦子的盖头》剧照

无论是原风味的黔北特色,还是写实主义的刻画手法,《麦子的盖头》都竭力保证了影片对于文化的传承意义以及对于社会群众的教育意义。为此,导演及相关制作团队也在电影中设置了诸多可供揣摩的细节片段,而不同观众对于视觉效果、情节处理等方面的不同认识还需待电影上映后在做评断。据片方消息,目前影片已经全部完成并正式定档,即将接棒国庆档在全国院线上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