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的《延禧攻略》靠高级灰翻了身。

张艺谋的《影》用黑白水墨极致诠释了东方美学。

在一部作品中,色调就像一位无声的讲述者。

它用颜色作为语言,光影作为情绪,一步步将观众代入另一个时空。

用色彩讲故事

以冷色调塑造的视觉效果,不止有一种低调的高级感,更主要的是能够烘托气氛,传递思想。

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像《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整体主色调偏灰色,用灰暗的色调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角落里小人物的绝望与挣扎。

在即将上映的电影《麦子的盖头》中,导演鲁坚以一种灰蒙蒙的色调作为影片的主色调,时刻让观众感受到那股属于黔北地区独特的忧郁气质。

潮湿的村落,阴暗的房屋,云雾迷蒙的山路,灰土飞扬的矿山,映照着这方小城人们生活的平淡与艰辛,也暗示着主人公麦子的不幸。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麦子头上那寓意爱情的红盖头,但这鲜艳的红盖头并没有带给麦子幸福的生活,反而将其牢牢地束缚在了婚姻的藩篱之下。

不同于麦子的传统保守,蓝姐深红的外衣下藏着一颗自由热情的心,让人感受到这个出身风尘的女人身上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本真与自我率真的灵魂。

这些零零星星的红色,更加衬托了灰色的山城和的残酷的世界。整部电影就像笼罩的雾气一样厚重而压抑,带着无法言喻的寂静和苍凉。

方言让电影更有味儿

作为一部小成本国产独立电影,《麦子的盖头》寄托了导演鲁坚真挚的个人情感,拍的是家乡的景和人。

影片除了在遵义取景拍摄,演员、导演、制片清一色的贵州人,更可贵的是全片采用地道朴实的贵州方言,现场收录原声,演绎一个原汁原味的具有浓郁黔北地域特色的乡村故事。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域的文化特色,呈现一种原生态的真实,再现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及生存状况,生动地传达人物尤其是草根人物的性格。

麦子真实、淳朴的泥土气息,于老板粗狂、血性的形象,蓝姐泼辣、爽快的性格,都在方言的加持下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那些画面所不能完美描绘的生活质感,镜头所无法企及的地域风情,通过方言的渲染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

音乐触动观众的情感神经

此外,《麦子的盖头》里面的音乐和电影的故事一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导演鲁坚把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故事的情节完美地融入到旋律当中。

电影一开始伴随着宁静淡美的湖光山色出现的是一曲婉转悠扬的笛声,舒缓悲凉的旋律奠定了整个电影的感情基调。

影片的最后仍是以悠远的笛声结束,与开头相呼应。笛声就像麦子生活的写照,在寂静、孤单中等待未知的未来。

配乐方面影片力求简单,使用一个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由始至终都是那段绕人心怀的笛声,每一次出现都与主人公麦子的命运紧密相连。

像一条锦带把电影里分散的镜头串联起来,同时对影片的时代气息、民族色彩、民间风格方面做出了一定补充与阐述。

朴实无华的语言解读人文关怀

鲁坚运用特殊的色彩、声音、音乐等共同建构了一个草根阶层的现实世界。

他的电影带着纪实性和时代烙印,画面朴实无华,背后却隐含着深邃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感慨。他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里的人,以纯真的内心描绘着人性。

在他的电影里,我们看不到激烈冲突,又处处充斥着刚猛挣扎,画面看似粗糙,但其间蕴含着细腻的情感。

影片《麦子的盖头》展示了传统女性陷入绝境如何艰苦挣扎的辛酸故事。千百年来女性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很多时候是由于自身价值观的偏离,三纲五常就像是一个牢笼将她们紧紧困在里面始终找不到出路。

即使真的自我觉醒了,在觉醒之后她们的出路又在何方,社会大背景的压制促使她们对于自身的存在价值存在很大偏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