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你是剛從昨晚的狂歡中甦醒過來,還是已經在“走親訪友”的路上了呢?

說到過年,無非兩件“大事”:

年前的收拾採買,往家趕;

年後的七大姑八大姨,同學聚會不能停。

那麼,今天,就正式開啓了“年後模式”。

春節聚會,面對多年不見的“舊友”,如何打開局面,避免尬聊?

說到串親戚,你最怕什麼?

“工資多少?年終獎多少?有沒有福利?比公務員咋樣?”

“什麼時候帶個女朋友回來?”

“什麼時候添個寶寶?”

“什麼時候要個二胎?”

“二叔,剛不小心把你的Ipad給摔了。”

……

說到同學聚會,你最怕什麼?

“去年拆遷,又給了500萬補償款。也不知道有什麼好的投資渠道?”

“前幾天去加拿大接兒子回國,可把我凍壞了。”

“兄弟,你是不是還揹着房貸呢?還剩多少?”

……

心中有千萬只羊駝奔騰而過,就怕萬一嘞不住,脫口而出:

“放心,我一定會帶女朋友回來。可您也一定要活到那時候啊!”

這些明明平時都挺好的人,怎麼到了過年,就突然嘴上帶刀、口無遮攔了?

其實,換個角度想,一年到頭見不上幾面的人,突然湊到一起待上半天/一天,又能聊點什麼呢?

“你好,我好”的寒暄過後,就只剩下“你家的房子,我家的地;你家的寶寶,我家的狗”了。因此,要解決“扎心”問題,就一定要從根源——這“無話可說”的現狀說起。

春節聚會,面對多年不見的“舊友”,如何打開局面,避免尬聊?

最近,我讀了著名媒體人李小墨的一部新作——《請停止無效社交》。雖說這本書主要是針對日常社交的,但放在“春節”這個特定環境下,竟也發現了很多超級給力的社交策略。

春節社交的本質

中國是一個崇尚禮節、人脈、朋友多路就寬的國家。因此,我們會冒着被扎透心扉的風險,歲歲年年地走親訪友、參加各種朋友聚會。“萬一能遇到機會呢……”相信90%以上參加同學會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春節聚會,面對多年不見的“舊友”,如何打開局面,避免尬聊?

然而,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除了聽到各種不靠譜的“東長西短”,真正的乾貨拿着放大鏡去找,也很難尋到一絲。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發展人脈,培養社交的時間。只不過是一羣人的狂歡,僅此而已。

因此,如果你自認爲不是一個“應酬”人,不參加狂歡,也罷。

怎樣的關係叫人脈

過年7天,轉了一圈,好友通訊錄上多了百十來個名字。這,就是你的人脈嗎?

小墨在書中說,真正的人脈是需要經營的。

什麼意思?不妨先來數數下面幾個問題的答案:

你認識的人裏面,有多少人到你家是可以自己開冰箱拿食物和飲料的?

你認識的人裏面,有多少人是每年和你互贈生日禮物的?

你認識的人裏面,有多少人出了事,你會第一時間趕過去,傾力相助的?

相信數字不會超過20,而只有這些,纔是你真正的人脈。是你心甘情願投入時間、付出感情,不遺餘力培養關係的人。是能爲你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最靠譜的那個人。

春節聚會,面對多年不見的“舊友”,如何打開局面,避免尬聊?

不管你是內向還是外向,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強,每個人的社交極限,最多隻能在10-15個人之間。

不要讓你的社交,變成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的廢柴。

如何培養出人脈

那如果我真的想和剛認識的某某發生交集(非戀情),除了互換聯繫方式,還能怎麼辦呢?

1、確認自己有互惠的資本。

小墨的書中有一句話反覆出現:社交的本質是互惠。

去年秋葉大叔一句“賦能”傳遍了大江南北。本質上,與這裏的互惠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說,我們互相能得到什麼?或是物質上的,或是感情上的,單方面付出的關係都是病態,且不可能長久的。

因此,在發展一段關係之前,首先我們要看看自己“有什麼”。

春節聚會,面對多年不見的“舊友”,如何打開局面,避免尬聊?

2、主動進行第二次聯繫。

也許是第一次沒談完的話題,或者是一些待確定的事項。總之,給彼此創造第二次交流的機會,既是向對方是好,同時也能再次展示自己的價值。

3、至少讓對方通過三種不同的渠道看到你的名字,想起你。

如果你們之間有着共同的朋友,就再好不過了。如果只是單線聯繫,也沒有關係。現在那麼多溝通交流的渠道,各種發聲平臺,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找到讓對方再次看到你的方式。

社交軟件

他人之口

郵件電話

面對面拜訪

……

不要讓聯繫方式閒置,把一個個名字變成有血有肉的朋友,纔是真正的社交。

春節聚會,面對多年不見的“舊友”,如何打開局面,避免尬聊?

春節,是個聚會不斷的日子。不管是老友相聚,還是初次見面,社交的本質都不會改變。

儘可能無視那些“沒話找話”的無厘頭。

做好人際社交的“斷舍離”。

三步搭建重要人脈。

有了這3點,相信在走親訪友的路上,你就會更有底氣與信心了。

還有,請別忘了:不管你正在發展哪種層次的社交,歸根結底只有兩個字——真誠。

祝你節日玩得愉快,一切都Happy!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