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庄皇后的梓宫是从康熙27年(1688年)四月将放在暂安奉殿的,然后工程队进行了封存,封存用的时间是4天。康熙帝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暂放竟然就是37年,直到雍正3年(1725年)十二月,孝庄皇后的梓宫才有雍正帝正式迁移到昭西陵。

在清朝,帝后的建陵工程和入葬仪式比较复杂。如果皇帝或者皇后死了,停尸几天甚至几个月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清初有一位皇后死了,却被停尸了37年!这位皇后就是清初初期的奠基者孝庄文皇后。

(晚清葬礼)


康熙皇帝为何将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停尸37年呢?

孝庄皇后的陵址,是康熙帝最头疼的问题。本来按照清室祖制,祖母孝庄皇后死后,直接安葬在皇太极的昭陵就是了。可是孝庄皇后死之前,跟孙子康熙帝立下了遗嘱:

“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意思就是:孝庄皇后思念后辈,不想被葬得太远,也不想劳民伤财。

(孝庄文皇后)

此时的康熙帝就很为难了,如果将孝庄皇后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就违背了孝庄的遗愿;如果将祖母梓宫(专指皇后的棺材)就近葬在孝陵附近,这样有违背了清朝祖制。

于是康熙皇帝想到了一个权宜之计:将祖母的灵柩暂时停放在孝陵的附近,在孝陵附近暂时修建了一个安放地:暂安奉殿。日后想到好的办法,再迁移祖母的灵柩。

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孙子,虽然“暂安奉殿”是给祖母暂时安放灵柩的,却也不可马虎大意,十分重视暂安奉殿的修建工程。康熙皇帝亲自挑选干练的官员,组建最好的工程队。

(康熙王朝剧照)

在修建期间,康熙皇帝多次命令工程队官员不要损坏了物件,务必要要做到地基牢固。同时为了遵从祖母不要劳民伤财的遗愿,修建暂安奉殿的原料很多都是从祖母生前居住的寝宫拆下来的,这样就节约了相当数量的开支。

由于不用另找物料,再加上康熙帝的重视,暂安奉殿从康熙27年(1688年)正月动工,不到3个月就修建好了。当年的4月十九,孝庄皇后的梓宫才正式被安放在暂安奉殿。康熙帝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暂放竟然就是37年,直到雍正3年(1725年)十二月,孝庄皇后的梓宫才有雍正帝正式迁移到昭西陵。

(清东陵全景,红圈是昭西陵)

孝庄皇后的梓宫可能并不是停放在地上,而是封存在地下的。

我们可以从安放从安放梓宫的日期进行推算。

孝庄皇后的梓宫是从康熙27年(1688年)四月将放在暂安奉殿的,然后工程队进行了封存,封存用的时间是4天。如果只是将棺材暂放在地上,根本不用这么久,所以,很大可能是:孝庄皇后的梓宫是被封存在地下的。

(清东陵全景图,右下角昭西陵)

康熙帝没想到这一“暂放”,就是37年,而且还将祖母灵柩封存在了地下,可见,祖母灵柩安葬的陵址,确实是康熙最疼痛的问题。

文、图:搞史人

欢迎阅读、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