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大學同學突然聯繫我,說這兩年工作比較順利,手頭上有些結餘,想在信陽再買套房。

我知道他在2015年的時候已經買過一套,問他,二套買來做什麼用的?

他說,沒什麼具體想法,就是不想讓錢躺在銀行裏貶值,需求呢,品質要好點,開發商靠譜,小區旁邊一定要有大超市,家樂福沃爾瑪之類的,距離小學呢,不要超過兩公里,交通要方便,最好臨主幹道,堵車、繞路不能忍,位置偏點可以,但是小區門口要通公交車,周圍最好有點景觀,公園啦臨河啦都行,小區樓棟不要太密集,不然住着壓抑,戶型就90來平的小三房最好……

我問他,你上套房子滿足這些條件嗎?

他說,就是不滿足啊,各種糟心,所以現在要買個好點的。

那你省省吧,你說的這些隨便拎出來兩條能滿足的項目,都是爆盤,趕緊去排號纔是正事,還能輪到你擱這悠閒地挑肥揀瘦?

我最終給他的建議是,抽出一天時間開車去各個項目售樓部逛逛吧。

2015年以前,在信陽買房,可謂是“傻瓜式”買房,各個區各條路隨便選,就像皇帝翻牌子一樣,後宮佳麗三千,哪一瓢你都能飲,沒人給你搶,不存在搖號、倒房,只要有十幾萬,你就是所有置業顧問眼中的香餑餑。

那時候的羊山馬路,隨處可見銷售們拿着傳單走街串巷,向人們兜售着廉價的笑容和同樣廉價的房子。

“哥,看房嗎,車接車送,去看看吧,不買也沒關係!”

而如今,這種畫面,已經絕跡了。

就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不要車不要房,卻被你個渣男拋棄;時過境遷,小芳變成了御姐,你就算高攀的起,但是,請排隊。

很多人都說高房價下,苦的都是剛需。是的,沒錯。但是從“我該買哪個樓盤”,到“我能買哪個樓盤”,這種買漲不買跌的從衆心理,剛需其實也是助推者之一。

真正的剛需,無論買房的門檻是高是低,你都要進去,因爲你解決是從0到1的問題。而看市場熱度、看政策走向去買房的,都是投資客炒房客,或者僞剛需。

脫離傻瓜式買房的狀態,其實也是好事,這樣你就會正視自己的核心需求,瞄準某一兩個點去鎖定樓盤,而不是一味地貪大求全。

再厲害的炒房客也沒有可能做到完全的低買高賣,再挑剔的剛需,也選不到十全十美的房子。等你終於覺得自己準備好了,duang——鼓聲結束,花,歸你了。

當下的信陽樓市,已經是聰明人的場子了。

大信陽樓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