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充滿喪情緒的朋友圈,可以發,但不要發太多,也許,你會因此而更加焦慮。只是,因爲發在朋友圈的負面情緒,我差點拉黑了一個姑娘。

朋友圈不是垃圾站,無需容忍那麼多負能量,這類人該拉黑就拉黑吧

轉發自“富書”

01

曾經有一條微博熱搜說,我們總在朋友圈的熟人面前僞裝,在微博裏的陌生人袒露自我。

其實,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情緒在朋友圈下展現。

只是,因爲發在朋友圈的負面情緒,我差點拉黑了一個姑娘。

那個姑娘是我同學,初中到高中,關係還不錯。

可是自從開通微信,加了她好友後,我的心情跟她的朋友圈一樣鬱悶。

在大學拼命比賽後,好不容易得到一個獎項,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下,手一滑,就看到那個姑娘的朋友圈:

“我就是這麼差勁,什麼事都做不好。”

心情頓時就沉下去了,這是她那天發的第六條負面情緒了。

前幾條無非是覺得自己說錯話了很難受;感覺最近水逆到了,什麼都不順等。

發一條,我可能還會點開頭像安慰安慰她,可是後來我發現自己完全安慰不過來。

而且,自己的情緒也會跟着受影響。本來不錯的心情,也隨之變得焦慮,不安,忐忑。

抱怨真的是會傳染的,在朋友圈把自己的抱怨傳遞給朋友,間接給還要別人蒙上一層陰影。

在抱怨的同時,我們還會無限放大自己的悲傷。

寫字、說話,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傾向於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那個樣子,直至成爲那個樣子。

抱怨,其實只會給你帶來更多負面的東西。

朋友圈不是垃圾站,無需容忍那麼多負能量,這類人該拉黑就拉黑吧

02

後來,我才知道。她發的每一條朋友圈背後,藏着的都是她令人心疼的經歷。

她的家,就像《都挺好》裏那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到大,得不到重視,脆弱敏感。

可是她單純的要命,有人對她有一點點好,就感激不盡,拼命地對人家好,受寵若驚的那種。

但是,這樣的人,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自卑,沒有自信。一顆玻璃心,極度脆弱。

她太渴望被愛了,太渴望有一點點的溫暖了。

在每一條發過朋友圈後,她都期待着能有一兩條評論和她互動,那代表着她不再孤單。

哪怕你能點一個贊,她都覺得高興,能減少一點委屈。

她說,她也知道發那些很喪的負面情緒很惹人煩很討人厭。

她也會因爲打擾到大家的心情而愧疚。

朋友圈不是垃圾站,無需容忍那麼多負能量,這類人該拉黑就拉黑吧

是啊,在喪文化很流行的今天,每個人都有不爲認人知的痛苦,也知道做人要有分寸感,不要過分地抱怨。

“離家千里,出了地鐵口,萬家燈火。”太多的委屈和無奈糾結在心裏堵着,淚都流不出來。

孤獨也許是一種榮耀,可有時候,這種感覺太令人絕望。

在今天的陰霾裏,看不到明天的太陽;在今天的風雨裏,看不到明天的彩虹。

每個人都有低谷,心灰意冷的時候,也不是所有時候都能得到安慰,如願以償。

有人開玩笑說:“生活以痛吻我,我必親上去。”

總有一段日子讓你難往,也是那段日子讓你強大。誰都希望明媚的晴天,可是總有陰雨綿綿。

能抓緊的就別放手,得不到的就都釋然。

朋友圈不是垃圾站,無需容忍那麼多負能量,這類人該拉黑就拉黑吧

03

誰沒有在朋友圈發過一兩條負面情緒呢?

對於脆弱敏感難受的人來說,那些委屈的敘述,是他們治癒自己的方法和手段。

糟糕的人生已經夠苦了,反覆地稱述就是希望能得到一點點的安慰,得到那一點點的甜。

也許那就是他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是芝麻大點的事,往往會被無限放大,強行給自己加上一個快崩潰的煩惱。

我希望能讓她感受到一種溫暖,遠比朋友圈得到的溫暖更實在。

我常常推薦給她幾個好喫好玩的地方;有時間就在朋友圈下點個贊,評論一下;工作不忙時,叫上幾個朋友一起聚個會。

我不知道她最近好不好,我只知道她負面情緒的朋友圈越來越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小美好。

充滿喪情緒的朋友圈,可以發,但不要發太多,也許,你會因此而更加焦慮。

我知道你很苦,但最好的方法一定不是默默去承受,藍鯨在這裏等你,陪着你,心疼你。

愛是可以傳染的。有人說,因爲陌生人無意間給我撐過傘,後來下雨天我一直給別人撐傘。

誰都不容易,一點點的愛與支持,就能覺得人間值得。

無論生活如何辜負,依然要相信這世界美好的溫柔如初。

那些善意,是照亮我們人生的光。

朋友圈不是垃圾站,無需容忍那麼多負能量,這類人該拉黑就拉黑吧

相關文章